子彈飛過十年:那聲槍響裏藏著的不止是爽

浮槎向渚

浮槎向渚

2025年9月1日

第一次在影院看《讓子彈飛》,散場時滿腦子都是張牧之舉槍射向天空的回響 —— 不是因為槍戰夠勁、笑料夠密,而是那句 “站著把錢掙了” 像根刺,紮在心裏拔不出來。十年後再翻出來看,才發現姜文裹在爽片外殼裏的,全是對人和權力的較真。這哪是土匪鬥惡霸的故事啊,分明是把我們心裏那些沒說透的糾結,全攤在鵝城的太陽底下曬了。

三個男人的戲:誰都逃不過權力的漩渦

看《讓子彈飛》最過癮的,就是看張牧之、黃四郎、湯師爺三個人 “勾心鬥角”—— 沒有絕對的好人壞人,全是在權力遊戲裏算著自己的賬。

張牧之是個 “不合時宜” 的理想主義者。留過洋、懂軍事,放著軍閥不當要做 “麻匪”,圖的不是金銀,是想讓鵝城的人 “挺直腰桿”。他初到鵝城就斬了黃四郎的狗腿子武智沖,不是逞兇,是想敲碎百姓心裏的 “怕”;可到後來六子剖腹、老二被殺,他才明白 “對惡人講規矩,就是對自己殘忍”。最戳人的是他發錢又發槍時的無奈:百姓不敢接錢,不敢拿槍,直到他喊出 “黃四郎死了”,人群才像潮水一樣湧上去 —— 原來喚醒麻木,有時需要一點 “謊言” 當鑰匙。

黃四郎則是個把權力玩到極致的 “老狐貍”。他在鵝城盤踞幾十年,靠的不是槍多,是把 “恐懼” 種進每個人心裏。一碗涼粉就能逼死六子,一個替身就能穩住局面,甚至到最後碉樓被圍,還想著用 “合作” 拉攏張牧之。他最可怕的不是壞,是把 “統治” 變成了習慣 —— 覺得百姓永遠是“圈裏的鵝”,卻忘了鵝急了也會啄人。

至於湯師爺,就是我們大多數人的縮影。貪財、滑頭,哪邊風大往哪邊倒,嘴裏喊著 “我就是個師爺”,心裏卻打著自己的小算盤。他勸張牧之 “跪著掙錢不寒磣”,自己卻在錢和權的漩渦裏翻了船,最後連屍骨都找不全。看到他抱著銀子跳進水裏的鏡頭,總忍不住想:多少人一輩子都在追這些 “帶不走的東西”?

那些藏在細節裏的 “話外音”

姜文從來不會平白無故放一個鏡頭 —— 電影裏那些看似不起眼的東西,全是他埋的 “鉤子”。

開頭那輛 “馬拉火車”,第一次看覺得滑稽,後來才懂有多諷刺:蒸汽火車是 “新玩意兒”,卻要靠馬拉著跑,就像清末民初的 “假共和”—— 換了個招牌,骨子裏還是老一套的規矩。直到火車翻進水裏,濃煙散盡,才像是舊製度終於碎了,張牧之的革命才算真正開始。

還有那碗害死六子的涼粉。現在想起來,黃四郎根本不在乎六子吃了幾碗,他要的是 “破局”—— 用一件小事毀掉張牧之的公信力,讓百姓覺得 “新來的縣長也護不住自己人”。六子剖腹的那一刻,不是輸給了黃四郎,是輸給了圍觀者的麻木:那麽多人看著一個年輕人用命證清白,卻沒人站出來說句公道話。這場景像極了魯迅寫的 “看客”,幾十年過去,那種冰冷的熟悉感還是讓人心裏發緊。

最妙的是結尾那句 “沒有你,對我很重要”。張牧之對著黃四郎說這句話時,沒有咬牙切齒,卻比任何狠話都有力量。他要的從來不是 “殺了黃四郎”,而是 “沒有黃四郎”—— 不是換一個人當鵝城的王,而是讓鵝城再也不需要 “王”。就像現實裏,我們真正要打破的不是某個人的權威,是讓人不得不彎腰的規矩。

笑完之後,是藏不住的疼

《讓子彈飛》的笑點很密集,但笑著笑著就會突然卡住 —— 那些笑聲背後,全是紮心的現實。

湯師爺裝死那段,影院裏笑成一片,可他從棺材裏爬出來,對著張牧之說 “我怕你被黃四郎騙了” 時,眼裏的慌不是演的。這個一輩子耍滑頭的人,到最後還是動了點真心,卻沒能活過這場權力遊戲。還有花姐,她從一開始的 “青樓女子”,到後來跟著張牧之拿槍,本以為是 “覺醒”,可最後還是跟著老二、老三走了 —— 原來不是所有人都願意留在 “打破後的世界” 裏,安穩有時比理想更誘人。

張牧之的結局最讓人意難平。他贏了黃四郎,卻沒留在鵝城當縣長,只是看著百姓沖進碉樓搶東西,自己轉身離開了。沒有慶功酒,沒有百姓挽留,只有一列火車載著他的兄弟越走越遠。這才是姜文的清醒:革命不是 “打勝仗”就結束了,喚醒民眾容易,讓他們守住 “公平” 太難。就像現在,我們常說 “要站著掙錢”,可真到了選擇的時候,又有多少人能像張牧之那樣,握著槍不松手?

十年了,那顆子彈還沒落地

去年在朋友家重看《讓子彈飛》,他上初中的兒子問:“這個張牧之為什麽不當縣長啊?”我突然楞住了 —— 小時候看電影,總覺得英雄就該 “功成名就”,可長大後才懂,張牧之的離開才是真正的英雄主義:他不想成為下一個黃四郎,只想做個 “引路人”。

這顆十年前射出的子彈,至今還沒落地。我們依然在為 “站著掙錢” 糾結,依然會遇到 “黃四郎式” 的規矩,依然會在 “圍觀” 和 “站出來” 之間猶豫。但就像電影裏說的 “子彈要飛一會兒”,改變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

或許姜文拍這部電影時,就沒指望給出答案 —— 他只是把問題拋出來,讓每個看電影的人,都能在張牧之的槍裏、黃四郎的碉樓裏、百姓的門後,看到自己的影子。而那顆射向天空的子彈,終有一天會落在我們心裏,砸開那層厚厚的殼。

 

 

 

 


 

© 本文由作者【浮槎向渚】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