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像爆棚年代,小說還有價值嗎?

Owen@taekwondowen

Owen@taekwondowen

2025年8月29日

Cover image

關於《全知讀者視角》這部小說的周邊發展,我一直很在意一件事:在這個資訊爆棚、AI盛行的年代,小說到底還有甚麼價值?作為一個曾經熱衷創作小說的人,這個問題總會不時浮現──文字在今天還剩下多少意義?故事還值得去寫嗎?

 

從《龍族》到《全知讀者視角》:韓國帶來的新衝擊

如果說大部分人對魔幻小說的認識來自《魔戒》,那我肯定是來自《龍族》。這部1997年在韓國網絡連載、之後實體化出版的小說,甚至改編成網遊,還請過鄭伊健代言,在香港唱過廣東話主題曲。

《龍族》對年少的我衝擊極大。之前我對小說的印象,主要來自《三國演義》和《西遊記》這類四大名著。直到遇上《龍族》,我才真正發現原來小說可以這樣勾畫一個全新世界。魔幻小說的迷人之處,不只在故事,而是要建立一個幾乎不存在的世界。這需要的心力,比其他類型的小說更可怕。

而李榮道的野心不止於此。《喝眼淚的鳥》更進一步,創造了全新種族和文明,完全不見於其他故事,打開了我想像力的另一道門。

 

小說,是幻想的載體

人類依靠視覺認知世界,但圖像往往限制了思考。文字卻不同──同一個詞語,比如「蘋果」,你想到的可能是水果,我想到的可能是公司。

小說的魔力就在這裏:作者用文字提供框架,讀者卻能在腦海裏各自想像。《喝眼淚的鳥》裏那些武器和種族,作者雖有描述,但讀者心中浮現的形象卻幾乎不可能一致。這就是小說獨特之處──一種真正屬於個人的理解與想像。

同樣,《全知讀者視角》裏對星辰的描繪,隨著劇情而變幻無常。那份「時近時遠、時聚時散」的感覺,如果不是文字,又如何呈現?

問題是,在圖像氾濫的年代,還有人有心力讀十萬、百萬字的小說嗎?這不是threads幾百字能比的。

 

《全知讀者視角》與讀者的故事

《全知讀者視角》自2018年連載至2020年,中文版則於2021年起出版,直到2024年完結。我印象最深刻的,並不是劇情,而是最終章出版時,在台北捷運站出現的一幅大型廣告──一則專屬小說的廣告。這種場景,我以前幾乎沒見過。

這部小說人氣驚人,不只出版,還改編成漫畫、電影。能有這種影響力,可能要追溯到《三體》。但不同的是,《全知》出現在這個娛樂選項過剩、大家越來越不耐長篇閱讀的年代,卻仍吸引了大量讀者。對我這種喜愛小說的人來說,那是一種莫名的感動。

不過,隨後的影視化,究竟能不能推廣小說?還是反而讓人更懶得閱讀,乾脆等漫畫或電影就好?

 

小說的未來:屈服,還是變奏?

文字的魅力,在於它的無限想像;影像卻是有限的展現。當小說被影視化,到底是對文字的一種屈服,還是一種新的變奏?

或許正因如此,我特別在意《全知讀者視角》的影視化發展。但比起作品本身,我更在乎的是未來──還會不會有人願意單純以小說為志業?還會不會有人能靠小說養活自己,專注創作?

這大概是我對年輕時自己的寄望與投射。小說不只是一種文學形式,而是一種讓人類心靈保持自由想像的空間。就算時代不斷變遷,我仍希望這份空間不會消失。

© 本文由作者【Owen@taekwondowen】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