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文盲」快樂哲學家

伊娃隨心寫
2025年8月20日
我有一位長輩,他不會閱讀和書寫。
他從小到大都是在漁船上生活,直到結婚生了小孩後才「上岸」生活,之前並沒有進過任何學校或接受教育,人生到目前為止亦只去過一次台灣旅遊,而我從未在他身上見過一絲的自卑或自負。他說話時總是笑意迎迎,一臉看透世事的樣子,或是悠然自得地做著自已喜愛的釣魚活動,進入一人之境。
他絕對能自給自足,因為每次釣魚都差不多必定帶來收獲,有時候還豐富到可以送給鄰居好友。當然,現實是你不能每天都只釣魚維生,尤其當有了小孩之後。那時候,他的世界簡單到只剩下重要的事——家人的溫飽。
不識字確實為他的生活帶來了諸多挑戰。每一次尋找工作,都需要家人陪同,充當他的眼睛,尋找適合的工作或與雇主溝通。當要去一個新的工作地點,就像是一場小小的冒險。家人會預先在一張紙條上寫下地址,他則小心翼翼地將這張「地圖」放進口袋,抵達大概位置後,再拿著字條向路人「問路」。對他而言,這並非什麼尷尬的事,只是生活中需要解決的「其中」一個問題。
問題仍有很多,尤其早幾年的疫情,需要使用智能電話安裝軟件,才可在外工作或餐廳吃飯。但一個不識字的人,如何使用智能電話或者WhatsApp之類的通訊軟件呢?在他眼中,智能電話是一部複雜的機器,有時候不小心觸碰畫面,回不去熟悉的介面時,那就好像沒有電話可用一樣,無奈至極。(其實每當他要用智能電話撥打給家人,也是一項挑戰🤯)
尤幸早年的岸上工作生涯中,他無意之中接觸到懂手語的工友,從此打開了手語的世界,學習這種「語言」並與人溝通。每當他用手語溝通時,也是一臉笑容滿面,像孩童那樣為自己而驕傲。
聽說他的故事,我便會反思一個問題;人的快樂,真的取決於知識的多寡或見識的廣博嗎?在我年少時得知他是不識字的時候,我是驚訝及意想不到的,不理解原來在這個「繁榮」的香港仍然有人不識字的。後來經過年月的接觸,我發現他比「普通人」更善良,更簡單,更純粹。為家人,為生活,做著能屈能伸的工作。不埋怨,不指責,不打罵,只為家人溫飽及有機會上學讀書,這一切一切就是他最大的快樂。只是我當時年少無知,未懂理解這個世界存在著各異的人生,但我知道在這位長輩的快樂當中,必須要有米飯 🍚😎因為他是我認識的人當中,最喜歡吃飯及飯量最多的人呢!
他的一生,就像一本沒有文字的書,卻寫滿了生命的智慧。他教會我,當世界用知識的標準來衡量我們時,我們更應該用快樂的尺度來定義自己。或許,我們都該學著為自己的心靈減負,放下那些不必要的複雜思緒,回歸到最簡單的狀態:去愛、去感受、去投入,去尋找那份不需任何註解,便能滿溢而出的富足與快樂。
© 本文由作者【伊娃隨心寫】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