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杠日記】換另一種心態,看待副業,以及日新月異的未來。

Ms Vlia
2025年8月20日
不知從何開始,搗鼓的那些創作,變成令人心煩的焦慮——內容要提供價值與乾貨、後台數據不夠美麗,抑或是總會擔心眾人審視與質疑的眼光和批評。
於是表達的火苗,被扼殺在搖籃裡。
後來,我暫停寫作,太具個性化的表達,會不會不夠垂直?會不會太袒露內心?
開始工作之後,因為疲憊,精力與專注力早已被朝九晚五的生活和通勤的麻木消耗,也結束了維持三年的對外漢語教學。
直到如今選擇了裸辭,再回顧一下自己的來時路,看一看最近熱議的『AI取代工作』趨勢討論,以及思考自己嚮往的可持續工作模式。
我似乎漸漸意識到,
也許,我們應該換另一種方式,看待副業;
也許,我們應該換另一種心態,面對科技激烈演化的未知將來。
副業讓你賺更多錢,還是更累?
我想,每個人都有他們自己開展副業的理由。
有的人希望賺更多錢,有的人將之當成一個愛好,而有的人則是希望透過副業累積更多技能。
自從工作之後,閒暇之餘我開始思考副業這件事,畢竟平日的時間閒著也是閒著。
但我卻發現,自己更多時候只是停留在設想的階段,在不同的想法徘徊、搖擺,卻遲遲沒能讓計劃清晰。
文案撰寫——競爭激烈,AI也能在短時間內生成更多內容,寫作真的還值得投資時間與精力去深耕嗎?
對外漢語教學——可上班已那麼累,難道下班時間,還要繼續『上班』嗎?
對我而言,怎樣的副業,才是我喜歡的?
那一刻,我陷入了迷茫。
我想賺更多錢嗎?
——是的,但我更希望副業的錢,是透過快樂、享受而賺回來的,而不是連閒暇時間,都還要繼續『工作』。
那一刻,我終於釐清自己對『副業』的定義與期待。
我想創造的副業,是開心的。
我漸漸釐清自己一直在兜圈的原因。
之前,開展副業是想累積第二專業技能,給未來的自己多一條出路。
可現在的我,卻更希望我的副業是這樣的:
- 不會被(無論是數據、金錢,或者是規律等)逼著做,因為那會像在上班的感覺
- 副業與正業其實可以有關聯、融合,甚至是互相槓桿
例如,寫作不再服務於商業或潮流文案,不再為寫而寫,而是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寫下自己認同與理解的行業認知、工作感悟,記錄自己的個人與職業成長等等。
寫作也許會被AI取代,但若把寫作用來表達自己的洞見、記錄自己的想法,那麼寫作這個技能就會變成一個輸出的管道和工具,變成與世界溝通的橋樑。
副業未必需要獨立於正業,它可以是服務於正業,為正業做槓桿,或是為你的個人特色與多元技能和背景添磚加瓦。
換句話說,與其把自己鑲進『正業』、『副業』的職業框架裡,讓其定義自己的角色,不如讓自己成為『主體』,而你的正業、副業、技能、知識、背景等,都變成你身上的標籤,以此來打造一個獨一無二的個人特色。
- 副業不該將『賺錢』或『焦慮』放在首位,相反,『自己喜歡』以及『做得有價值』才是最重要的
AI來臨,要如何面對革命動盪?
同樣的道理,其實也可以延伸到這幾日網絡上對『AI改革,取代勞動力』的熱議。
事實上,我們並不知道什麼工作會被取代,會取代到什麼程度,未來會出現什麼樣的新職業(或不再有職業、工作數量驟減等),政府與企業會制定什麼樣的計劃來應對這次AI革命。
一切的一切,只是預測,還未落定。
而我們的焦慮與恐懼,其實也幫不了我們什麼,畢竟這是大環境的問題。
但我相信,道理與上述提起的副業迷思是一樣的——與其一直擔心,不如就腳踏實地的做自己感興趣的事,學自己喜歡的東西。
因為你的價值,取決於你獨特的背景、認知、興趣、技能等,而非一個職業的單一標籤。
你走的每一條路,都會累積特定的技能與經驗。
而這些背景,才是使你脫穎而出的關鍵。
與其盲目追逐、迷失自己,不如定下心,繼續紮根於自己喜歡做的事。
總有一天,這些走過的路會帶出它的價值,使你走向更大的舞台,飛向更廣闊的天空。
創作於2025年8月20日晚上9點17分
Photo by Dmitrii Filatov on Unsplash
© 本文由作者【Ms Vlia】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