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畫影評 《香港四徑大步走》 101分鐘人類崩潰實錄

李安留言
2025年7月22日
作為典型deadline fighter,經常在電影快要落畫時才進入戲院看電影,這個心態與今天評論的紀錄片電影《香港四徑大步走》中的參賽者簡直背道而馳。電影由導演Robin Lee自資製作,拍攝超過200小時內容,用了近2年後製時間,把內容剪輯成101分鐘電影,斬獲香港電影金像獎新晉導演和最佳剪接提名,在紀錄片不是主流的香港上映超過6個月,都可說是一個壯舉。小弟是本著學習紀錄片剪接入場觀看,誰不知電影為我帶來的刺激十分強勁,角色們的糾結和血汗所帶出的感動不下於史詩電影。
先簡單介紹背景,香港每年都會舉辦一個活動,參加者在72小時內完成四大行山徑,分別是麥理浩徑、衛奕信徑、港島徑及鳳凰徑,全長達298公里,當中垂直距離更達14000米,差不多是喜馬拉雅山一上一落的距離。越野跑不是甚麼新鮮活動,但香港山勢起伏不定,獨突的山型加上大大小小形狀長度不一的樓梯,成為世界小有的複合地型。而電影拍攝的年份剛好是活動的第十年,主辦方邀請過去成功完成的參賽者再次參加,挑戰在50小時內完成,當中有不同背景的人,剛剛失足受傷的山藝教練、碩士生、心理學教授、跑山界名星選手、資深工程師、不同國籍的參加者……不少參加者受到邀請都得出同一個答案,「不要再參加了」。
雖然可能只是剪接效果,因為最後16名選手都參加了。但是從中可以感受到,這個挑戰不只是爆行四座山。72小時不停步做跑山,個人覺得是一個非人行為。參加者心理學教授指出,人類在72小時不停運動不論是身心都有影響,更有大機會產生幻覺。再者,沒有一種練習可以重現兩日不眠不休後的運動狀態,當然你我都可以不睡覺48小時後做運動,但那不是訓練,只是一種精神折磨。不少參加者表示自己曾經成功已經挑戰過、證明過自己能力,就算今次有更高難度的時限,都不需證明第二次。可見這挑戰絕不是一件易事,大家可能都患了PTSD。
「沒有人迫我去做」
有一個參加者碩士生,她憶述第一年年少氣盛經驗不足,只帶運動補充品和能量棒就出發,結果因為食同一種味道的食物而嘔吐,最後在第三年參加才終於完成挑戰。有不少參加者都說「沒有人迫我去做」。這一句說話先打動到我,作為效率主意香港人,運動可能只是為了保持身體健康和外型,然而在這個城市就是有人熱衷於挑戰極限,而這個挑戰是長時間的,長時間把自己推到極限邊緣,更可能要幾個月才會完全復元,為的不是千萬財產,而是同行者支持者的掌聲,加自我實現。有時會想,我們是否太聰明,小了一種為證明自己,不故一切的衝勁。
精神都是體力一部分
比賽開始時觀眾才知道,原來參加者之一的山藝教練早前左腳失足受傷,有一條4寸長的傷口,長時期服用抗生素打亂了他腸胃和精神健康,中途休息時要朋友扶持才可以行走。有不少更食不下任何食物,片中有提到體力問題可以用訓練解決,但是在72小時不停跑步的緊繃挑戰狀態,腸胃問題是不能估計的。我們的日常,當身體響起警號就是休息的時候,但他們不可以休息,要多做一晚兩晚的高壓運動才可以休息。72小時是食不好,休不好,睡不好的挑戰。所以我才說這挑戰是一種非人折磨,是對身心靈的一種苦行。
是一個比賽,但不是一個競爭
本片優秀的地方是各方面都取得平衡。一個有火的活動沒有被表現得太過熱血;一些感人,頂硬上的努力沒有做得太煽情;同時長跑馬拉松被認為最悶的運動,沒有鈎起觀眾的睡眠欲,一方面是導演攝影配樂剪接有功,另一方面是香港的山勢風景百看不厭。它是一個比賽,但不是一個競爭,要挑戰的是體育精神,是自己的極限和心理。當中有一個資深工程師,知道自己表現比自己預定的時間落後不少,想過放棄,然而在妻子和朋友的鼓勵下堅持下去。我作為觀眾當刻是覺得有點出戲,明知挑戰失敗,放棄止蝕是我理性上的做法,為何要作賤自己?參加者妻子在他繼續跑後對鏡頭說,如果他放棄了,明天會怪責自己這個決定。
紀錄片是實實在在紀錄一件事中不同人的行為。這電影紀錄的是一個會令人崩潰的,身心交瘁的活動,觀眾見到的是一班人,為這地獄72小時做的準備、判斷、錯判、應對……觀眾在直接實在的剪接敘述、優秀配樂、加上有血有肉的參加者交織下見證一班人的崩潰邊緣。當中的真實感、感動都可以直擊觀眾心頭。是本年難得一見的紀錄電影佳作。
© 本文由作者【李安留言】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