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得自己懷才不遇?只要鍛鍊強大心臟,自有伯樂賞識

半宅職薯

半宅職薯

2025年7月19日

Cover image

你覺得自己懷才不遇嗎?半宅職薯自知不是特別聰明,連大學也沒正式讀過,但憑著主動和厚面皮,總算能夠由無到有,得到別人給予機會。

 

今天就透過幾段經歷,和大家分享如何自製運氣。

 

我的出身

我沒有父幹,也不是名校出身,中七畢業便踏入社會工作,在社會由基層做起。那個又無知又被人指指點點的小伙子,就是我。

 

毛遂自薦

過去多年,我曾在香港多間大學給予軟技巧培訓,聽過我講座的大學生,算起來起碼有七、八千人。但這是怎樣開始的呢?

 

這完全是源於毛遂自薦。記得當年完成培訓師課程的時候,我的老師對我們說:「完成培訓師課程不代表你就是培訓師,你要實際授課才算是」

 

那時候我對同學說:「那很容易呀,到大學訂一個課室,自然便會有學生來聽」。我的同學聽到都露出否定表情,認為事情不是這麼簡單。但我卻照做可也,主動撰寫電郵給大學,推薦自己成為導師。結果,我人生的第一次真實授課,是在大學中進行。

 

記得初期在大學給予培訓,事先要經過面試的。當然,大學不會說這是面試,卻會客氣的說是「交流想法」。但我每次出席這些面試,我都會事先深入了解大學相關活動的細節,心中設計好幾個主題框架,然後西裝筆挺的出席。

 

記得又有一次,我發現公開大學(即現在的都會大學)會定期舉辦一些幾百人出席的公開講座,我認為這是很好的演講場合。但問題是我不識人。

 

於是,我特地到公開大學做了一天義工,做那些跑腿執拾的工作,目的就是認識那些關鍵人士。那天我做得十分盡力,得到活動話事人的留意,然後,我便介紹自己,最後目標成真,大學邀請我舉辦了一次有幾百位聽眾的講座。有了數百人講座經驗的加持,我便正式踏上了培訓師之旅。

 

尊師重道

我也在科大完成了一個哲學碩士課程,大家都知道,入讀研究式課程的關鍵環節,是在於找老師。那麼當年我又是如何找老師的呢?

 

我學術成績不是特別優秀,但我記得在進修第一個碩士的時候,我都表現得很尊師重道,在課堂也積極參與討論,在小組功課之中負責匯報部分。

 

在畢業之後,我寫電郵給我很敬佩的教授,說很想跟他修讀研究式碩士,他竟然說還記得我呢!在恩師教授給予的機會之下,我便展開了研究生之旅。

 

提供示範作品

後來,我開了一個談論職場文化的社交媒體帳號,得到一些粉絲追蹤。然後,我想進一步成為專欄作家。但毫無專欄寫作經驗,那又是怎樣開始的呢?

 

那時候,我又再毛遂自薦,寫了多篇我認為較為高質的專欄文章,電郵給媒體的編輯。而每一封電郵內的文章,都是不一樣的,因為萬一他們都接受我,我便犯了一稿多投的大忌。

 

結果,絕大部分媒體也沒有回覆我,卻有一兩個給我機會,說可以「試試看」。我非常珍惜這些機會,每一篇文章都盡力去寫。過了幾年之後,便開始有媒體主動邀請我寫文章了。

 

經驗總結

總結這些經驗,我歸納出以下道理:

 

第一,當你有一個目標,你應該用積極的問句問自己:「如果我成功了的話,會是用了甚麼方法?」,卻不是悲觀質疑的問:「這目標很難達到,究竟我可以怎樣做?」;

 

第二,相信「別人做得到,我也做得到」。你也許沒有別人的經驗背景,但卻可以參考別人的方法。如果你可以完全複製成功人士的方程式,你即使得不到大成功,也會有小成功;

 

第三,相信「在前進的道路上,堅持的人並不多」。其實大部分人都會因小挫折而放棄。所以只要你抵得住挫折,屢敗屢戰,自我增進,終有一次成功。反正,汗水和淚水,對於一無所有的你來說,其實是免費的。

 

第四,也是最關鍵的,就是代入別人角度思考。在毛遂自薦的時候,不要想自己有多厲害,卻要想別人需要甚麼。別人不會因為你厲害而給你機會,卻會因為你能夠提供他們需要的價值,然後才給你機會。

 

結語

上面說的事例好像都成功達到目標,但其實背後卻有無數次被拒絕、質疑、嘲諷的經歷,只不過在今次沒有寫出來。

 

我不是成功人士,資質也普通,但我勝在心臟夠強大,面皮夠厚,做事也夠盡力。我並不懷才,但透過屢敗屢戰,最後也得到一些人的賞識。如果你真的懷才的話,只要把心臟練得強大一點,面皮厚少許,一定會有伯樂賞識你的。

原文刊於 香港01  )

By

半宅職薯 

© 本文由作者【半宅職薯】創作刊登,原文刊登於半宅職薯研習所,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