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職加薪的真相 能人所不能

Kalman
2025年7月15日
這一篇一樣是心血來潮,如有雷同純屬意外,年青的人因為入世未深,不知水中深淺,明明有才華有能力卻得不到提拔,別人朝九晚五升職加薪,你可能朝九晚九都得不到青睞,甚至一發生事就找您揹黑鍋,成了公司穩穩的揹鍋大俠,先不說薪資多少,光是在公司的心裡內耗就影響了自己的生活及家庭大有人在,今天一篇文章點燃了宛達的興致,和大家分享一下,打破認知,顛覆三觀,不定對錯,思辨及客觀是立足於世的重要素養,看破不說破是人情世故的修行,就當一個散文故事看一看會心一笑。
先和大家分享一個詞 : “舔文化” 它是我一個廣州的朋友教我的,他們是做新能源車的,在公司打工當個經理,早一兩年普普通通都幾百萬年薪吧,但是能力最強的、業務能力最強的和付出最多的也是他們,然後還有一個區總經理,這個角色就是快活過神仙,也是打工的,年薪大概五百多萬以上吧,但他們是沒有業務能力,也沒有付出時間,坐在這個位置的人主要工作作內就是養生和娛樂,然後工作內容主要的就是“舔”更高層的人,要求是不惜犧牲自尊和原則,只為博君一笑,務求對方認可及有好感。 這種行為常被形容為“舔寵”行為,沒錯,是貶義的,沒底線討好,不論上司做了什麼,不管好壞,不理道德操作,上司都是最完美和最善良的,百份百順從,深信對方不可能有錯,抱著一個信念,誰說上司有錯就是污蔑他,我朋友和他太太,都是公司中高管理層,但最終就是舔不下去,自己看不下去,然後離開公司自己創業,換個角度,這是一個選擇題,有的人很有風骨和原則,就不要怪和怨自己沒有升職加薪,這樣反而可以過得輕鬆,所以某程度躺平是一種智慧。
現在人才滿地都是,能幹的人很多,為什麼很多人不被重用,還有個原因是你沒進對的圈子,或者說,沒有進入到領導的圈子,圈子進得對,即使能力差一些一樣會有機會,要提拔你理由總有的,不提拔總會找到一萬個原因,圈子兩個字,沒什麼伯掛在嘴上,它就好像私人會所一樣隱蔽,不斷升職加薪的人,如果經常說要按制度和規則辦事,那他們的圈子能力一般極強,相反整天說自己認識誰的,那都是過眼云煙,好多的事情,說出來的未必是,不說出來的卻有其門道。
圈子的化學效應,沒有任何教科書和教學,但確實發揮作用,圈內圈外分別甚大,用人上,圈中人更易選拔採用,不是我圈中人,儘管他智商爆錶,又有能力,還可能落得個被打壓及被上司防範,甚至排斥,不必大驚小怪。因為能力強又不是圈中人就是一種威脅,但凡能入圈的人都是精心選過的,任何圈中都存在看不見的規矩,阿諛奉承、拍馬屁之事也只是順手罷了,忠心耿耿的服從才是他們成功的原因。
現在的人特別講臉子談尊嚴,但偏偏忘了給別人臉子和顧及別人的尊嚴,以前的歌曲,每一句唱得是智慧,就好像徐小鳳在【喜氣洋洋1979】中有兩句,我印像很深,第一句就唱:齊鼓掌, 歌聲放今晚開心唱請鼓掌,接著就是, 熱烈地彈琴熱烈地唱,單憑這兩句,說明了鼓掌的重要性,我每次去到別人的講座、別人的晚會或者交流會,不管怎樣都要表示一下,拍個手鼓個掌表示尊重。
我不知道多少次,在台上演講或者講話,看到台下的人有玩手機的,有一副嫌棄的樣子,有的在自己和朋友聊天,這種行為是很不尊重的,只是我就不太在意,我每次上台都是因為需要,最重要大家開心,我去就只要集中精神完成任務做好自己,他人的看法和想法與我沒太大影響,但這種行為有大把人十分介意,特別是一些上下屬關係的領導,成敗在細節,別人在台上賣力的展現自己的才華,想給最好的一面給大家,你在台下看也不看,掌也不拍,這樣人緣再好也有限度,有的時候鼓掌是幫助別人的一種方式,特別是周年大會及述職的演講,掌聲從某種意義上除了是認可程度。還關於面子。
有的演講者在熱情洋溢的講話後,忽然會停頓下來,全埸安靜了幾秒,這代表他需要掌聲,鼓掌不存在合理和需求,我判斷它是一種需要,但供應遠遠不夠,有的人認為鼓掌是自由選擇,愛鼓就鼓,不想就不鼓,如果你坐得很後排倒還好,如果你的座位很前,大家都鼓了,你反而沒有鼓,那就顯得很不合群了,會被人覺得連鼓掌這點小事都不肯做,怎能重用和提拔,我曾經看到有一個不太熟悉的朋友,每當大大小小的領導講話,他都拼了命的拍手,我看到他那定了形的頭髮,因為激烈的鼓掌帶動身體的震動,在沒風的情況下,他的頭髮也亂了,那時我就知道,這傢伙不簡單,未來一定有一席地的,他把舔文化徹底的轉化成為了自己的,幸好宛達和他路線不同,不然我都擔心自己見賢思齊被他感化,呵呵...
謝宛達
15/07/2025
© 本文由作者【Kalman】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