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書分享】寂寞是最好的增值期:在資訊爆炸中找回深度思考

由我的角度看世界
2025年7月14日
書名:《你要麼出眾,要麼出局》
作者:李尚龍
出版: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 提要:
《你要麼出眾,要麼出局》是由中國作家李尚龍撰寫的一本勵志散文集。他在創作這本書時,正處於創業與轉型的階段,也重新回望自己從英語老師、作家、企業家的身份轉換歷程。他想解答的是:普通人,如何才能在競爭中站穩腳步?
這本書分為五大章節,共 41 篇真實故事與思考,內容包括職場、人際關係、自律、學習與情緒管理。他不鼓吹偽雞湯式的勵志,而是用坦白又具體的語氣,寫下在壓力與掙紮中摸索成長的過程。書名雖然激烈,但卻是在提醒:只有真正做出改變,才有可能突破現狀。
他說,「下班後的生活,決定你能走多遠」,也說「寂寞是最好的增值期」。在這個訊息爆炸、標籤化的時代中,他鼓勵我們:不必羨慕別人,只要敢於努力並持續深耕,你也能成為有重量的人。
✵ 讀後感:
書名聽起來殘酷:「你要麼出眾,要麼出局。」但讀完之後我發現,它不是在逼迫我們成功,而是在提醒:如果你不主動選擇成長,現實會替你選擇平庸。 特別在人工智能發展迅速的時代,許多行業與技能正逐漸被取代,只有那些具備創造力、判斷力與無法複製的人格特質的人,才能在這個變化快速的世界裡保住穩定的生活。你眼中的「人生勝利組」,並不是幸運的例外,而是在無人看見的時候長期準備、持續升級的人。他們不靠運氣,而靠時間打磨出無可取代的價值。
|寂寞是最好的增值期
讀完《你要麼出眾,要麼出局》,我對「寂寞是最好的增值期」這句話有了更深刻的體會。作者李尚龍在書中寫道:這世界上很多厲害的事情,都是一個人在寂寞或飢餓時想出來的……人不應該怕寂寞,而應該怕浪費了寂寞的時光。
這句話讓我想起許多運動員的故事 - 他們的成功,從來不是在掌聲與鎂光燈下誕生的,而是在無數個清晨與深夜裡,默默練習、忍受孤獨、與自己對話的過程中慢慢堆疊出來的。
像是香港游泳選手何詩蓓,在兩屆奧運累積四面獎牌,是香港體壇的傳奇之一,也是許多人眼中的女飛魚,但她的光芒並非一夜成名。中學時期,她每天清晨 5 點起床練水,訓練完回校上課。為了應付 DSE 考試與密集功課,她甚至在凌晨 3 點起床完成作業。課堂結束後,她獨自回到泳池進行第二輪訓練。當別人放學去看電影、吃甜品,她選擇與泳池為伍,和安靜的水流為伴。
我們羨慕那些在舞台上閃閃發光的人,卻容易忽略他們背後的孤獨與堅持。這份努力,印證了書中的另一句話:不用羨慕那些在台上熠熠生輝的人……他們不過是在沒人的時候,耐住了寂寞,自然,也就能在今後享受得起繁華。這本書說的不是一場成功學速成班,而是一面鏡子,提醒我:真正的成長,來自於沒人看見的時候還願意努力;最好的投資,是在寂寞裡累積自己。
|資訊爆炸時代,我們是否忘了如何深度思考
作者說:「真正的知識,是需要長時間地深度總結、撰寫、思考才能擁有的。」這句話像一記警鐘,敲醒了我那種「滑過就算讀過」的錯覺。
我曾經也是那種每天手機不離手的人,總覺得有人找我、有新訊息要看,結果一天下來接收了無數資訊,卻什麼都沒留下。專注力變差、記憶力模糊,甚至連剛剛看過的文章都記不住。作者形容這種現象是「碎片化地閱讀對大腦最大的摧殘」,我完全有感。
直到最近,我開始在閱讀後寫讀後感。不是為了交作業,而是為了逼自己停下來,去消化、去思考、去連結自己的生活經驗。像我讀到「做減法的人,才是真正明白自己要什麼的人」,我就想到自己以前總是照單全收,什麼都想學、什麼都想看,結果什麼都沒學好。現在我開始練習刪除無效資訊,只留下真正對我有用的內容。
這本書不只是提醒我要努力,更提醒我:努力不是滑手機時的焦慮感,而是靜下來思考的能力。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能夠專注、能夠做減法、能夠深度思考的人,才是真正不可替代的人。
推薦給正在經歷迷惘期、想重新規劃人生的讀者。
書中金句摘錄:
❀ 這個世界喜歡給人貼上標簽,卻不知道每個人都應該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弱者總喜歡炫耀自己的平台,高談闊論自己有鐵飯碗,嘚瑟自己在哪個體制內。真正的強者,從來不會拿著平台說事,他們創造平台;他們每去一個平台,都能讓這個平台變得更好;他們不會錯以為平台是自己的能力。他們明白:離開平台,剩下的,才是真正的自己。
❀ 人總喜歡把自己不理解的跨界者分析成天才,卻不知道,每個人都能成為天才,只要肯合理地利用空閒時間。
❀ 我更加明白,人越往上走,越沒有參照物;越往高走,越只能一個人;越高,越容易看不清事情的本質;越亮,越容易蒙蔽雙眼。
喜愛推薦:★★★★★
易讀:★★★★
© 本文由作者【由我的角度看世界】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