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書分享】快樂不是結果,而是你願不願意停下來

由我的角度看世界
2025年7月8日
書名:《快樂就是哈哈哈哈哈》
作者:梁實秋
出版: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 提要:
《快樂就是哈哈哈哈哈》是梁實秋晚年散文的精選集,書名看似輕鬆搞笑,實則藏著他對人生百態的幽默觀察與溫柔體悟。全書分為四輯,從「一個生動的人,他有喜悅和哀愁」、「生活就是熱熱鬧鬧」、「人生畢竟是非常可愛的啊」和「我對生活有諸多意見」,每篇文章都讓人在日常的瑣碎中,讀出一點笑意、一點通透。
✵ 讀後感:
一看封面已經覺得是一本有趣的書,但真正讓我喜歡的,反而不是它談「快樂」的部分,而是那些直白的觀察。像在罵人的藝術和講價這兩個章節中,讀起來像在聽一個脾氣古怪但可愛的長輩,在茶桌邊邊說邊笑。他不怕說出心裡話,不管這話是不是得體,就是這樣的真性情,讓人一看就親切。他在〈罵人〉那篇說道:不罵出口反而可能傷身,這不是教人吵架,而是教我們要釋放情緒、有風度地堅持自我。他不討好誰,也不隨波逐流,只是用最直白的語氣,說出自己對生活的觀察與想法。
|快樂不是大事,而是日常裡的微光
他不談大道理,只寫生活裡那些「看似無聊卻藏著哲理」的小事,在〈閒暇〉一章中,梁實秋寫得最動人之處,就是他把「閒」從一種被動的無事可做,轉化為一種主動的生活選擇。他說:「人在有閒的時候才最像是一個人。」這句話乍聽平淡,卻提醒了我們如果一個人總是像螞蟻、蜜蜂那樣不停勞作,卻從未停下來思考、觀察、感受,那麼他就失去了作為「人」的本質。閒暇,是讓我們從機械的生活中抽身,重新找回對世界的好奇與對自我的理解。
這讓我不禁聯想到之前讀過的《無所事事之必要》。那本書提倡的「Niksen」哲學,正是鼓勵我們在什麼都不做的時候,重新找回內在的節奏與創造力。作者說道,Niksen不是懶惰,也不是拖延,而是一種「有意識地放空」,讓大腦在無壓力的狀態下自然運作。作者筆下的快樂也是這樣的——不是靠完成多少事,而是能在無事中感受到生活的溫度。就像有時候在陽台曬太陽、看著窗外發呆,什麼都沒做,卻覺得心裡很滿。那不是因為我做了什麼,而是因為我終於「停下來」了。兩本書不約而同地提醒我:快樂不一定來自成就,而是來自你是否願意給自己一點空白。那種空白,不是浪費,而是生活真正開始的地方。
|悲觀不是消極,是看清後仍選擇前行
在〈悲觀〉一章中,作者的觀點真的讓我眼睛一亮。原本我一直以為悲觀就是負面、消極、不去做任何努力,但作者卻告訴我:不是的,其實悲觀是另一種務實的智慧。他不是要我們陷入負面情緒,而是重新定義「悲觀」的價值。正如他在書中寫道:「悲觀不是消極……悲觀是從壞的一方面來觀察一切事物,從壞的一方面著眼的意思。」這句話顛覆了我對悲觀的刻板印象——原來真正的悲觀主義者,反而是最積極面對現實的人。
悲觀不是放棄,而是看清現實的殘酷後,仍選擇穩穩地活著。因為他們不被虛幻的希望誤導,不會輕易失望,所以更懂得步步為營、設法應對。這種從壞處著想、但不被壞處擊倒的態度,讓我重新思考什麼才是真正的堅強。讀到這裡,我想到生活中那些總是做最壞打算、卻也最能撐住局面的人。他們不是不快樂,而是更懂得怎麼在風雨中站穩腳步。這一章讓我明白,悲觀不是灰暗,而是一種清醒的勇氣。
推薦給生活節奏太快、想找回一點喘息和有興趣讀者。
書摘:
❀ 人類最高理想應該是人人能有閒暇,於必須的工作之余還能有閒暇去做人,有閒暇去做人的工作,去享受人的生活。
❀ 所謂痛苦是實在的,而幸福則是根本不存在的。痛苦不存在時之狀態,無以名之,名之曰幸福。是故人生之目標,不在幸福之追求,而在痛苦之避免。人生即是一串痛苦所構成。能避免一分的苦痛,即是一分的幸福。故悲觀主義者待人接物,步步為營,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這是悲觀主義的真諦。
❀ 造出“吃一行,恨一行”這句話的人,其用心可能是勸勉大家安分守己,但是這句話也道出了無數人的無可奈何的心情。其實幹一行應該愛一行才對。因為沒有一行沒有樂趣,至少一件工作之完滿地完成便是樂趣。
喜愛推薦:★★★★★
易讀:★★★★
© 本文由作者【由我的角度看世界】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