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線體與慢性病預防:顧好你體內的「小電廠」,就是顧好自己未來的健康

Owen@taekwondowen

Owen@taekwondowen

2025年7月8日

Cover image

你是否經常覺得,明明沒做什麼大事,卻總是累?或者,有時候感覺頭腦不太靈光,記性差,甚至開始擔心自己是不是提早老化?再不然,就是覺得怎麼吃一點東西,體重就往上跑,減都減不下來?

很多人不知道,其實這些狀況,背後都可能藏著同一個關鍵字——粒線體。

 

粒線體到底是什麼?

粒線體,聽起來像課本裡才會出現的生物名詞,但它其實跟我們每一天的生活息息相關。簡單說,粒線體就像是你身體裡成千上萬座「小型發電廠」。我們每天吃進去的食物,就是它們的燃料;而它們產出的,就是讓你有精神、有力氣、可以思考、可以運動的能量。

如果粒線體壞了或是變少了,就好像家裡突然停電,所有運作都會受影響。你的身體,就可能會開始出現疲勞、代謝變差、免疫力下降,甚至引發慢性疾病。

 

粒線體壞掉,會引發哪些病?

現時的科學研究顯示,可能高達九成的慢性病,都和粒線體功能失衡脫不了關係。這聽起來很驚人,但仔細想想,也很合理:因為身體每個部位,都要靠粒線體供電啊!

下面這些疾病,你或許覺得離自己很遠,但其實很多跡象,都可能已經悄悄在身體裡發生:

肥胖、糖尿病

你可能覺得自己只是「吃得多一點」,怎麼體重卻老是降不下來?很多時候,不是你意志力不好,而是你的粒線體沒辦法有效燃燒熱量。研究發現,肥胖者的肌肉裡,粒線體數量常常比正常體重的人少,燃燒效率也比較差。結果就是,同樣吃一碗飯,你可能比別人更容易囤積脂肪。

而當身體裡的葡萄糖用不掉,長期下來就可能引發胰島素阻抗,也就是糖尿病的前兆。

心血管疾病

心臟是全身最愛用電的器官,因為它每分每秒都在跳動。如果心臟細胞裡的粒線體壞掉,就好比發電廠供電不足,心臟會漸漸沒力,甚至可能出現心律不整或心衰竭。此外,壞掉的粒線體還會產生大量自由基,導致血管發炎、動脈硬化,讓心血管疾病更容易找上門。

換句話說,很多人覺得心臟病是突然發生,但其實是粒線體在多年以前就開始悄悄出問題。

腦退化、精神疾病

很多人都擔心老了會失智,或年輕時就開始覺得自己記憶力衰退。其實,腦是全身最需要能量的器官,粒線體若功能不好,腦細胞就會缺電,進而出現退化。研究發現,失智症患者腦內的粒線體活動明顯下降。

不只如此,越來越多研究也發現,像是憂鬱症、焦慮症,甚至思覺失調,都可能跟粒線體壓力有關。所以,有時候你覺得情緒低落、腦袋卡卡,不一定只是生活壓力大,而是身體真的在告訴你:我的「發電廠」需要修理了。

癌症

癌細胞最可怕的一點,就是它們不死不滅。正常細胞如果出問題,粒線體會啟動「自殺程序」把它們清除掉。但當粒線體失常,這個自我毀滅機制會失效,細胞就會變成不受控制的「惡性細胞」。同時,癌細胞很會改變自己的能量模式,偏愛用葡萄糖快速產生能量,這就是所謂的「瓦爾堡效應」。

所以,有時候癌症的發生,不只是基因突變,粒線體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如何保護好你的粒線體?

好消息是,粒線體的健康,並不是一去不復返的。許多生活習慣,都能幫助粒線體恢復活力。以下這幾件事,其實都跟你我息息相關:

多動一點

運動,是粒線體最喜歡的刺激。尤其是像快走、慢跑、游泳這種有氧運動,都能幫助身體製造新的粒線體,讓原本虛弱的「電廠」變多、變強。不用一開始就跑馬拉松。就算只是每天飯後散步 10 分鐘,都已經是送給粒線體的一份大禮物。

均衡飲食

粒線體最怕的,就是氧化壓力。而天然的蔬果、全穀類,都富含抗氧化物質,能幫忙清除多餘自由基,減輕粒線體的負擔。研究顯示,地中海飲食可以降低代謝症候群,對粒線體特別好。

好好睡覺

別再熬夜了。睡眠是粒線體自我修復的重要時間。如果你每天都逼身體 24 小時運作,發電廠遲早有一日會跳電。

間歇性斷食

不少研究指出,間歇性斷食可以促進粒線體更新,讓能量利用更有效率。不過,如果你有糖尿病或低血糖問題,還是要先詢問相關醫療意見。

 

現在可以做的是

也許你會想:「這麼多資訊,好複雜!」其實不用急著一次做到完美。你可以從今天開始,試試最簡單的行動:

吃完飯,去散步十分鐘。

就這樣,別小看這小小的十分鐘。它不僅幫助血糖穩定,也能刺激粒線體變得更強壯。

記得:我們的健康,不是醫生給的,也不是藥丸或補充品決定的。而是靠每天,一點一滴,保養而來的。

© 本文由作者【Owen@taekwondowen】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