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閱讀}蔡瀾先生的活過,或能讓我們重新活著!

Kalman

Kalman

2025年7月6日

敬我們的才子蔡瀾先生,先生走好🌹🤓(圖片源自網絡)
敬我們的才子蔡瀾先生,先生走好🌹🤓(圖片源自網絡)

這一本: 蔡瀾《活過》,每一個城市人都值得好好看看,蔡老先生的一生,除了文化造詣高和見識廣博,更像風一樣實現了很多常人沒法實現的自由,一生中大多數時間不受拘束灑脫從容,願每一位創作者讀完此書後,重新活著,保持每天學習,持續的創作,對得起今天的生命,讓文字的力量進入更多人的內心,傳遞豐富心靈的思想,促成完成夢想的可能!

 

蔡瀾老先生書裡的內容其中一段,特別能鼓勵一些創作者和思想家,我們都不是藝術家,不必那麼偉大,種種浮萍也是創作,哪怕很多人的反應認為他是低級趣味的,他也不管,因為我們喜歡是我們的事,他雖然用文字表達給讀者,但他的字裡行間卻帶有一種溫文儒雅,他說 : 我的文字,像我的兒子,生了下來就交給人家去管,所以出書時我不多加意見,喜歡的或不喜歡的都編了進去,書名更是隨心選有意境的。「意境」它通過描寫客觀的景象,融入主觀的情感,形成達到一種獨特的自我感染或感染外界的境界,境界往往能為人帶來深刻的感受和體驗,就好像這本蔡瀾先生的《活過》。

 

這本書是蔡瀾老先生的最後一本書,相信這本書能給世人留下很長遠的正面影響,雖然他從童年開始細說,但當中的點滴,不僅傳達了他對人生、美食、生活的感悟,更是展現了他在活著時的獨特生存智慧,而這種智慧更是當今稀有,相信大家定能不枉此閱。

(這AI怎麼一點都不像我,能有個像點的嗎 ? )

蔡瀾老先生的書不追求嚴肅的文學,他以沒有沉重使命感的心態去記載他的人生經歷,不斷的寫盡量淺白易懂的文字,如他所言,或許大家是認同了他的真摰,蔡老先生書中提及,做人眼高手低不要緊,但一定比眼都不高要好,半桶水也不要緊,好過一滴水也沒有,他寫這本書的時候,能不能留世對他根本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他保持了一份真,也因為這份真,最容易觸動到讀者的心靈,宛達也一樣喜歡當一個人靜下來時,撰寫一些文字把經歷或觀點分享出來滋養自己和友人的心,思維是個人的,思想要靠悟,永不落幕,身邊常聽到人說,眼高手低不好,半桶水不專業,但如果以一個活得自在活出真我的理想出發,的確比什麼都沒有好,做;成功的機會是五十五十,不做;機會是零, 估計不傻的都會選擇做一做。

 

又有誰能想到,香港當年清談節目《今夜不設防》的由來,原來是倪匡先生、黃霑先生與蔡老先生去夜總會而觸發的構思呢,有的書友或會評論內容太俗氣和不修邊幅,我覺得開卷有益先別急著下結論,曾有一位嚴肅的文學家向倪匡先生說 :「他的書不能留世,文學家的書才能留世」倪匡先生的回答也相當有趣,他說 :「是的,我的書不能留世,你的書能夠留世。你留給你兒子,你兒子留給你孫子,僅此而已」,因為倪匡先生覺得嚴肅就是沒有人看的文學,說到這我就在想,沒人看的文學盡管很有內涵那如何傳播,如果沒法傳播那又為何要做呢 ? 所以智慧和內涵它嚴肅不一定代表好,通俗也不一定等於不好。

 

人越大 ; 越明白好為人師人之患矣,宛達也就在平台上隨心發發感想,加上現今科技發達,城市的繁忙奪去了不少書友們,出版也為了生存迎合市埸,內容越來越刁鑽和專業,好像之前有位好友邀請我測試一個軟件,天啊!軟件裡的內容,我一邊做心裡就一邊在碎碎念,心想這是給人看和做的嗎 ?  我們不再處於校園中背誦知識的階段了,書中如果沒有了浪漫,書中如果沒有一兩個點讓你燃起共情,它或許就不是淺而易懂的,那麼它可能就略帶苦澀,當可讀性越低您放下它的可能性就越大。書中的黃金屋是對的,但當你越讀越多,就仿佛在書中尋找那一遍屬於我們的海蜃神樓,我們可以用作者一本書的內容,豐富自己的思想思維,讓腦海翻起浪花,任憑我們的小宇宙在靈內飛翔。

 

蔡瀾先生習書法已經多年,展覽也辦過,但他依然不喜歡用書法家這三個字自稱,他更喜歡成為一名愛好者,他提到“家”字,是需要花畢生精力和時間去鑽研的,他認為如果嗜好太多,當成興趣最好,如果研究深了,當半個專家也不錯不必太沉重,蔡老先生這種從容、謙遜的態度,是多麼的讓人自省,一個有別與你我的高度,一本開卷幾小時就仿似走了萬里路的書,有的人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但在這個年代社會生活壓力大節奏快,很多時間走萬裡路不合適年輕人,大多數正處於為家庭打拼的週期,只能夠透過閱讀,來豐盛自己的閱歷,打開自己的心扉。好像簡單的一詞:下橋,我們不就是瞬間融入到了當地的文化之一嗎🤓?

 

書及文化是能讓人變得謙遜、溫和、有禮類似如玉般溫潤,這裡頗有感受,文人除了在知識層面以外,例如禮儀規範,情感豐富敏銳地感知生活中的美好與憂愁,過度善於思考的共性,對社會、人生各種現象的見解,文人基本人是結合了這一切,把知識、個人修養、個人品格和獨特的觀點思維,發展成為了綜合性的精神追求,當個人的內在發展成這樣,對於商務人士和商業發展或許會讓發展比財迷和商業精英落後,因為謙遜、禮讓、溫潤和過度的修養規範,它對商務發展不見得是好事,但對於個人的品格和情操是好事,但是宛達卻篤信到了最後,大家都一樣面對終點時,文人的精神或許是更健康的,我是商務圈子活躍多年的人,隨著閱歷和書籍看多了,人開始慢慢長大,公益活動社會服務做多了,近年來對商務也生出了一份淡然,從基本的需求上升到了精神的追求。

 

蔡瀾老先生,用一本書輕描了他一生,留下了最美好的回憶,讓壓抑的人心得到了瞬間的釋放,這本書己不是文化及知識和可讀性能夠評論的,活過這本書,他是一種充滿了靈魂的精神傳承!希望讀完的書友們,我們開始為自己創造和探索活著與活過之間的花火,讓我們的人生最後也能歡喜的留下一句: 我活過!敬我們的才子蔡瀾先生,先生走好🌹🤓

 

{推薦閱讀} 蔡瀾《活過》  謝宛達 06-07/2025

© 本文由作者【Kalman】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