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汁、espresso、收檔、老字號

海中地職人
2025年6月28日
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六月下旬接受《經濟日報》訪問,承認本港飲食、零售業受壓,鼓勵業界謀求創新,而非鬥便宜。其中陳茂波以橙汁咖啡為例,令《經濟日報》列為標題,亦是全篇報道最引公眾關注的一點。本欄素來不談政治,借今次公眾議論,談論創新。
陳茂波呼籲飲食、零售界創新,他舉例,某日看見同事購買咖啡溝橙汁,由此可見消費者希望獲取異樣體驗,不嘗試就不會成功。他還更進一步琢磨其建議︰「你可以 espresso 加橙汁,內地就 latte 加茅台。」陳茂波再舉酒樓的例子,指稱有酒樓本來規模大,近來改為製作精緻特色小菜,強調業界要變,「諗計」(思考對策)。
按陳司長所論,espresso 加橙汁就是創新,而且這程度的「創新」有望從方今水深火熱中挽救業界;傳統酒樓鋪面廣闊,勞工密集,加上燈油火蠟和食材,經營成本高昂,為求生存,縮減規模,如此斷尾求生,在陳司長眼中足以寫進三十六計。
網民對橙汁 espresso 的意見有二︰一、這樣的飲品不好喝;二、這不是新鮮事物。食物飲品可口與否,既是客觀,也涉及主觀因素,姑且不論。至於新鮮與否,就肯定不然,難道陳茂波不見茶餐廳供應多年的檸啡(檸檬片加咖啡)、鴛鴦(奶茶加咖啡)?陳茂波的訪問刊登後,Yahoo 新聞和《新假期》已列出香港五間有售橙汁 espresso 的店鋪。「把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材料混和一起,炮製成一杯飲品,就是創新。」這似乎是陳茂波的想法,但隨便舉例,也見大量材料看來相距更遠的飲品︰
一、髒髒椰樂(Dirty Coconut Coke)︰把可樂、椰奶、青檸汁混和一起,可按口味在上加一層忌廉或椰奶。飲品的特點是酸甜混合,順滑和氣泡爆發的口感同時出現。
二、鬼馬血魅(Sangre Sabia, Wise Blood)︰Bloody Maria 的變體,把一顆青檸和兩片青瓜刨成汁,加入龍舌蘭酒、韓式苦椒醬、龍舌蘭糖漿,搖勻,在飲料表面加上薄荷、青瓜、南美辣椒。清新與辛辣同時滲入口中,飲品突出拉丁和韓國風情,炮製異國格調。
若只看配搭的奇特,上述兩種飲品絕對比橙汁咖啡新奇得多,而它們在民間流傳既久。如此陳茂波自言創新,比起他口中的「敢於創新」更大膽。
二十世紀晚期,社會還會開口明言推動創新,高舉創意,就連大學也有一科目,名為「創意寫作」。近十年已很少人提倡創意,人類應已知悉如此弔詭︰當「創意」被濫用,還說創意就是缺乏創意的事。何謂創意?發明火箭的人當然創意滿溢,但他總不能閉門造車,妄想某物如何飛行,胡亂拼湊一番,深信水到渠成,人定勝天,某件土法煉鋼的東西就會直冒蒼穹。他必要通曉物理,構成火箭的物料、推動飛行的燃料都要精挑細選,反覆研究火箭的零件如何擺放、內裡運作機制,最終才有抵抗地球引力的火箭面世。對於大膽提出飛行器如何,最終一事無成的人,我們不稱之為有創意,創新的寶座只留給發明真正火箭的人。這表示我們所理解的創新,必定包含執行力,單純異想天開的意念不是創新。
創作新飲品仍要依據材料特性,考慮如何配搭味道、香氣、質感、顏色,終歸實現意念的能力。當今社會傾向談論「智能」,即是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非左一句創意,右一句新穎,總算回歸正軌。陳茂波以為橙汁咖啡屬創新,已是笑話;再指稱創新可以助蕭條的飲食、零售業走出困局,也是誤判。且看香港的經濟政策有何創新之處,有何實現意念之處,有興趣者自行翻箱倒櫳,令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言說,莫過於特首李家超所謂店鋪「執十間,開十六間」了。六月二十六日,李家超聲言飲食業只要「創造」和「改造」,生意「還是可以的」,還舉例眼見酒樓改做鐵板燒,麵包店改用植物油。
行政長官和財政司司長前後提出孿生兄弟般的「奇異創造論」,若他們真誠相信他們所謂的「創新改造」可以令業界扭虧為盈,令人懷疑他們的智力;若他們根本不信,我們就確切否定他們的誠信,甚至如俄羅斯作家索忍尼辛(Aleksandr Solzhenitsyn)所言︰
「我們知道他們說謊,他們知道自己說謊,他們甚至知道我們知道他們說謊,我們也知道他們知我們知他們說謊,他們也確實知道我們真的知他們知我們知他們說謊,但他們仍然說謊。在我們的國家,謊言已不只是道德問題,而是這國家的支柱。」
如果主政人士但求搬出一套連自己都不相信的說辭,意圖搪塞公眾之口,掩蓋真象,如果社會真如他們所言翩翩起舞,就會集體無視問題,舉辦再多盛事,夜間如何繽紛,經濟不振之頹勢始終無法改善。局面如斯發展,社會從不正本清源,將步入持續萎靡的狀態,兜兜轉轉還是胡亂彈沒效益的舊調,這與陳茂波所言創新剛好背道而馳,竟也構成另一個弔詭。
© 本文由作者【海中地職人】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