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成「老鼠人」

海中地職人

海中地職人

2025年6月20日

圖片來源︰地球圖輯隊 dq.yam.com
圖片來源︰地球圖輯隊 dq.yam.com

事物會演變,物種會演化,醞釀往往需時。有人說近十年各類事物變化特快,以往十年才轉變的事,現在兩三年已看見轉變的成果;以往兩三年更替一輪的事,現在兩三個月已面目不同。人類生活型態、思想的轉變歷年累月,中國大陸這方面的變更迅速,令人驚異。「老鼠人」是近來興起的詞語,連同韭菜、人礦、躺平,編寫成幾年內中國民間無奈景觀的卷軸。

 

「老鼠人」指一類人,他們晝夜顛倒、維持極低能量水平的生活,彷彿老鼠活在幽暗之處,逃避人跡。他們儘量不出門,三餐靠外賣解決,可以睡到日上三竿,又可以在凌晨仍未入睡。沒有社交生活,即使與人交流也只在線上,清醒時一整天對着手機就滿足。不少自稱老鼠人在抖音分享鼠人生活,其中一名一日作息如下︰上午11︰20醒來,下午1︰20吃外賣,二時小睡,傍晚點奶茶,餵貓後返回床上,晚上吃飯、看劇,凌晨二時半再睡。該網民在影片尾聲自言︰「人怎麼能這麼快樂呢?」

 

社會變遷促成鼠人的生活方式。武漢肺炎肆虐期間,中國政府多個城市實施封城,百姓生活模式改變,包括改為居家辦公、多用線上平台購物和解決膳食,提供足不出戶的條件。此後中國經濟復蘇乏力,就連大學畢業生,失業情況也嚴重,對於改善生活,一般大眾幾乎無望。一些網民的言論道出這種狀況︰「我們厭倦了強加給我們的精緻、快節奏、高效的生活方式,我們只想隨地大小躺的生活。」「我們不是不想融入社會,是社會從沒給我們空間。」

 

值得進一步思考的是︰倘若採用經濟階梯來改善生活的路徑遭堵塞,是否代表就極容易變成鼠人呢?相信在其他社會,包括歐美,以及同是東亞文化的香港、臺灣、日本、韓國,都傾向不是如此,亦即縱使無法累積財富,像中國老鼠人湧現的情況較少發生,他們仍會尋找自己的興趣,或投身於有意義的事上。這當然與社會狀況有密切關聯。

 

我們很容易把鼠人的消沉、慢節奏生活與中國淡市扣連一起,這有一定道理。根據傳媒工作者余知宜整合數據,二零二四、二五兩年,每年中國逾一千萬名高校畢業生投身社會,畢業生就業率未有明確數字,包括招聘平台的 55.5%,以及丁學良教授估計的 30% 至 35%。余知宜總結,即使依據較樂觀的 55.5% 計算,今年市場仍需一千八百萬個職位才能消化累積起來未能就業的畢業生。

 

除了情況的確嚴峻,就是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的論述除了經濟以外,別無其他,該等論述之編寫與傳播,由誰掌握自不待言。一九八九年後,中國政府全力發展經濟,聲言建設小康社會,改善普羅大眾生活,說服了好一批人俯首謀生,避談政治。舉目所見,除了少數在微小場域擦邊球,逐小開拓自由空間的有志之士,大部分中國人胼手胝足,馴化為經濟動物。所謂經濟動物,就是除了追求錢財,並無所當嚮往的事,一人終其一生的奮鬥目標,就是賺錢,提升物質生活,心神、資源全投放於與追逐財富相關的事。

 

大眾一旦發現大論述中的財富鏈斷裂,又如何?去年六月,四名大學生一時興起,星夜由鄭州踏單車前往開封,品嘗灌湯包,她們在網絡分享遊歷。十一月,成千上萬尋常百姓倣效,俗謂「夜騎開封」。地方政府恐防形成群眾活動,明令禁止,甚至封閉校園。其中一名碩士生拍攝短片剖白心跡,講述他們千辛萬苦考上大學,已預見將來被社會輾壓,方今難得呼吸自由的空氣,年少輕狂,只此一次,難道社會又要禁止他們?在開放國度平常不過的活動,搬到異域,竟然奢侈無比。不沿經濟階梯往上爬,竟無事可做,誠然值得同情。

 

有評論謂老鼠人就是「躺平」進階版,也是對大論述的消極抵抗。若瀏覽一些中國人較坦誠發言的網站,可見有網民對鼠人的生活態度有更多解讀。這方面我就不能評價,反倒有些過份欣賞鼠人態度的評論,值得注視。有人謂鼠人不渴求紙醉金迷,活得輕鬆自在,一副「這樣就夠了」的想法。不見天日,息交絕遊,生活不過吃喝拉撒,目光囿於一機,心思凝乎抖音,是否真的「輕鬆」、「自在」?容我提出一個苛刻標準,沒有超越的生命不是生命的本來面目,稱不上「自在」;受困於時局,只顧退避,不開拓更多可能,並不享有精神的自由。大論述本來毋須跟從,每個人都有絕對的自由和責任,思考自己身處某一時空,該如何過活。意義和價值先由自己賦予和追尋,考慮可能與否時則審視客觀條件;該等客觀條件只提供實際執行的框架,而不應自行以該等條件套上追尋意義的銬鐐。中國同胞身處窘境,很多事不能做、不能說,這當得理解。只怕其他尚有餘裕的人——包括在自由世界的華人——滿載溫馨地同情鼠人,竟為他們賦安慰詩篇,自行沾上消沉、拒絕求變的精神狀態,豈不自願困於齷齪黯淡之中?

 

© 本文由作者【海中地職人】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