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唔係奢侈品,但…

Owen@taekwondowen
2025年6月9日
最近睇到一部關於健身室嘅韓國連續劇,忽然個人有點感觸。一個好有心兼有料嘅教練,就算教嘅嘢幾好幾有人鍾意,都徘徊著係執笠邊緣。
講起香港嘅創作,你諗起啲咩?
係咪以為做創作人=搞吓畫展、寫吓詩、開Patreon收下粉絲錢、喺IG出靚相、接下sponsor,然後去咖啡店打卡、生活chill爆?
唔好意思,現實係:好多創作人已經係社會嘅最底層——甚至跌落地心。
「創作」係咩?唔係娛樂,而係社會肌肉
你諗吓,一個社會冇創作,會變成點?
就好似一個人冇肌肉——睇落冇病,但郁兩郁就攰,跌低一次要三日先爬得返起身。
文化肌肉都一樣。平日你未必察覺佢存在,但喺你迷失、焦慮、想搵返自己嘅時候,你就會明白,原來你一直靠住啲詩、啲歌、啲文、啲畫——去撐住你個人精神唔爆煲。
但喺香港,呢班「維他命C」級嘅創作人,卻日日要為生存打仗。
內容免費文化,造就「睇到飽,冇人養」嘅怪現象
你會發現,香港人對內容有極高標準,但同時極低付出。
要靚圖,要深入分析,要爆like金句,要有社會意識,但又唔想畀錢;
寫得好?「你應該多啲曝光」;
寫得差?「唔洗理佢啦唔識寫」;
搵人打賞?「呃錢」;
搵企業合作?「出賣靈魂」;
靠自己搞創作品牌?「冇出路啦,返去打份工好過啦。」
香港創作圈,好似一個開咗健身房但冇收月費,連健身器材都係創作人自己搬入嚟——你嚟練得開心,但佢日做夜做唔夠錢交電費。
文化輸出困難,人才流失係真
你睇吓台灣,有文化部、文策院、補助金、內容節目export平台;
韓國有文化立國,CJ ENM、Netflix Original節目自家監製;
中國有短視頻平台幾十億播放量,一句話變現五百萬。
香港呢?創作人上IG tag親「sponsor」就被人話「做KOL咁cheap」;講少少社會議題又話你「講政治唔專業」;你出書冇人買,開展覽要自資,開Patreon又俾人話:「咁都要錢?」
所以香港創作者就好似同香港嘅職業運動員有啲相似,一年四季為咗比賽練習、教練費自己比再做埋教練個份、支援少、自己操自己、自己拍片、自己剪、自己sell。
讀者話:「我支持創作呀!」但冇人留低
最戇居係,香港人唔係冇文化欣賞力,係冇被教育過「要點樣養一個創作人」。
佢哋好真心留言:「你篇文好感動,哭咗。」
但下一秒就碌走咗
「打賞?下次先啦」
「睇完無聊吓姐,唔洗真係畀錢嘅」。
呢種心態,就好似你上完跆拳道堂,仲同教練講:「你啲教得好好呀!學到好多嘢!下次我帶埋朋友再嚟玩!」,下次真係有再嚟,但學費從來都無交過。
如果你以為我講故仔,其實我本人其實遇唔少呢啲情況。唔少學生同你講窮,但轉個頭食餐飯貴過個堂學費,而教練本人就係度食風。
教練有屋企要交租,創作人都有腦要食飯——講真,「讚好」係精神支持,「打賞」先係營養補給。
咁點解唔放棄?
間唔中會問自己——寫嚟做咩?又唔係養到自己。
但我真係停唔低。
其實理由好低能,因為我真係好鍾意寫文。
我由中學開始創作網絡小說,到後來因為創作小說而有第一份兼職搵上門。但我鍾意寫文唔係因為有錢收,而係唔寫硬係覺得人生差啲嘢。
但我都係人,就算未稱得上豐衣足食,但都想可以食飯可以隨便叫凍飲。
創作係免費?
如果你睇到呢度,係咪諗講到尾我都係想叫你磅水?
但我其實想問:你想唔想香港未來仲有人繼續創作?
我認識嘅創作人其實都無乜要求,真係有小小鼓勵,可能夠佢燒多一年,講足一世。
其實唔使你出一份糧比人,由你可以由今日開始,睇到覺得一篇文令你值得思考有得著嘅文章,唔一定要多,一杯咖啡、一個菠蘿油嘅價錢,已經足夠令每一位創作人寫多一篇、捱多過一日。
© 本文由作者【Owen@taekwondowen】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