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立即有鍛煉成效,可以嗎?

海中地職人

海中地職人

2025年6月7日

圖片來源︰wikipedia
圖片來源︰wikipedia

現在人人手上一機,由不懂就問 Google,到不懂就問 AI,甚至 Threads,人類幾乎一想到任何問題,總希望獲得即時、直截了當的答案。網上也有浩如煙海的內容,指稱如何「即時解決」(instantly fix)各式各樣問題,由痛症、煎蛋失敗、錯誤的跑姿、說話不夠吸引等,都聲言可以在幾分鐘內替網民解決。在技能、習慣,以至人生觀的建立,人類漸漸淡忘「鍛煉」的重要。

 

現代人如何講求迅速取得成果,所謂「速食」,毋須多言,已是人所共知,但是有能力評斷世人速食者,亦可能是嚮往速食的人,皆因若真有某一門路,撥開本來要開山劈石才覓得的路徑,在彈指間導人直往終點,省時便利,代價絕對低廉,簡直令人神往。這多半是人的想像,世間絕少有如此本小利大的事。試看兩種情況︰

 

影片網站和社交平台載列大量教授足球的影片,其中一個熱門話題是「即時解決停球問題」,那些影片講解把在空中飛來、在地上滾來的足球停在控制範圍的原理,列舉常犯錯誤,提供妥善停球的技巧,甚至還建議如何練習,大部分都做得頭頭是道,困惑的年輕球員應可獲益。然而觀看影片本身沒有解決停球不當的問題,即使透徹瞭解原理和技巧,只要鍛煉不足,球技欠佳依舊,還是停不了球的。影片只能糾正錯誤的觀念,增強意識,但球技還是要逐下逐下錘煉出來。

 

又有教授唱歌的影片,包括如何拓闊音域、加強穿透力、開閉聲帶恰到好處等,總能把技巧娓娓道來。老師唱歌餘音繞樑,似乎只要跟從他們所講,就有相同的歌喉。聽人唱歌,不會令自己唱得一樣;聽人教唱歌,同樣不會即時懂唱。影片是否標題黨也好,負責任的歌唱老師總叫人練習,否則總不能由呼吸、發聲、共鳴感受身體的變化,從而評估能否掌握技巧;老師還吩咐學員錄音重聽自己的歌聲,否則不能從聽者的角度,仔細審度演繹歌曲的能力,以及坦誠面對自己的弱點。

 

運動和唱歌都是技巧,當然要鍛煉才會進步。現代人更忽略鍛煉的是修養,也可謂做人的老練程度。如何做人,觀念固然重要,例如怎看人際關係、怎看利益、視何為有價值。實踐所信、透過行動推動自己變好也起強大效力。譬如世人皆知認真做事是美德,只要不是認真至偏執,逼得週遭人等要跟從自己,大部分人都希望與處事認真的人共事,甚至來往。處事認真卻不是朝夕之間靠一個觀念就變成,一向不認真的人不會因為仰望他人認真,倏忽扭轉態度,明日就一絲不苟。認真的人是每事用功,一事臨到,在大體和細節上都花心思,動腦筋,又着手處理可能出現問題的環節,能預先準備的工夫就準備,能堵塞的漏洞盡行堵塞。他們一面做事,一面體會「認真」這回事,這過程就是鍛煉。相反,口說意圖認真的人,還在喝凍飲,掃手機,轉眼過來說︰「我也想認真,就是做不到。」

 

解決問題之速食取向,還體現於各項人生議題上。方今「不懂就問脆」(「脆」是某些人對社交平台 Threads 的稱呼)成為風尚。向廣大網友查詢資訊還好,例如某家食肆有否隱藏收費、某個旅遊景點何時是旺季,可惜現在不少人問「內向的人怎樣融入別人圈子?」「我與伴侶感情轉淡,應否分開?」「在職場浮沉既久,應否轉行?」而且通常不交代背景,拋出片言隻語的問題,奢求仙人指路。他們心目中的解答就是簡單點撥幾句,就能開闢一條捷徑,問題迎刃而解,從此撥雲見日。網民也「不吝賜教」,踴躍留言;樓主似乎也「集思廣益」,慷慨派心心,搜集了諸般毋須依據脈絡而提供的意見,又如何?聽了無數個答案,卻忽略解決生活問題最基本的事︰建立良好的生活秩序,包括飲食均衡,睡眠充足,適量運動,持續學習,反省所思所行。這些都是「九層之臺,起於累土」,靠逐步實幹取得的,也算是日常生活中的鍛煉。

 

即使過不積極鍛煉的生活,也容易養成一些習慣,可謂「消極地鍛煉」。不少人日復一日從事厭倦既久的工作,下班後只想腦袋放空,也不過放浪形骸,隨從感官的指揮,無所用心,盡做些無聊事。久之容易削平各種事物,目空一切,認為萬事平凡,繼而對人、對生活無感,其實是鍛煉了遲鈍的觸覺。鍛煉的歷程可能為時一年、兩年,甚至二十年,霎眼間驚覺進入人生另一階段,竟然處於發展的樽頸。世所謂「中年危機」,往往如此形成。科技投資人高重建指,倘若手持港幣,即使沒有作一般所謂的「投資」,也只不過是全力投資在港幣。套用這說話於「鍛煉」上,所謂「不鍛煉」,其實也會慣於某種狀態,日子既久,終究不經意地練就一種模態,而往往異常牢固,直至當事人也覺得要改變,或許已養成沉疴。

 

最可怕的是「習得無助」(learned helplessness),即是因長期自感不能變易狀況,後來即使事實上有條件改變,仍然絕望,不動一根脛毛。現在某些日子,就有某些公園不能前往,在某些區域做再平凡的事,竟獲公帑資助,護送離開。紅線取代生命線,禁區近在咫尺。大張旗鼓宣稱的「盡公民責任」,也不像增加市民影響社會的權力。長此下去,真有人會習得無助,難信有力改變甚麼,甚至變得犬儒,嘲笑他人,認為任何努力只會付諸東流。如此無望的人生,是有些人亟欲塑造的。鍛煉在任何層面都需要,甚至就在最日常、最易觸及之處;自己不鍛煉,又有無數人爭相把人搓圓撳扁,鍛造成他們喜歡的模樣。鍛煉是經年累月,並不是一個意見、一個網上的簡單答案、一個號稱的 instant fix 就能達致。

© 本文由作者【海中地職人】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