虧!惑!學生想不到的問題

海中地職人

海中地職人

2025年5月2日

圖片來源︰Institute for Research on Public Policy
圖片來源︰Institute for Research on Public Policy

曉晴就讀中四,以往成績中等,興趣繁多,包括編織、彈結他、唱歌、跳舞、時裝,還飼養一條蜥蜴作寵物。今年面對高中課程,起初勉強捱得過去,中期考試過後,成績遠遜預期,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也擔憂在兩年多後公開考試的表現。面對未知和壓力,她逃避起來。

 

班主任 Miss 鳳眼見她近來課業落後於進度,甚至借故缺課,好不容易找來她傾談。Miss 鳳一直知道小女孩嗜好多樣,放諸仍然探索自我和世界的青少年,只屬尋常,但是時間、精力有限,青少年探索的過程中也少不了累積知識,簡言之就是讀書。在學業和多項興趣難以兼顧的情況下,Miss 鳳意圖瞭解曉晴內心的想法。

 

曉晴認為學業對她重要,同時不希望放棄興趣,對前路頗迷惘。Miss 鳳提出主流就學階梯以外的選項,就是不完成高中,轉讀 IVE(香港職業導向的課程),倘若其中包含與她性格和興趣相合的課程,或許優於在書堆煎熬下去。曉晴未及探究那些課程是甚麼,就問︰「修讀甚麼可以賺錢?」

 

Miss 鳳不認為眼前學生利益掛帥,僅以老師的慈悲和標準答案回應︰「首先不用看錢,想想甚麼事令你投入,當你有精進的領域,應該能夠謀生的。」

 

老師始終要維持具愛心、耐性、包容年輕人、對世界傾向正面態度的形象,輔導學生時說話不能太直接,所謂不能「殘酷地坦白」(brutally honest)。就容我在此說誠實話︰單以修讀課程來說,其實沒有一科能賺錢。

 

讀書令人具備知識和技能,特定知識技能可以引向職業,甚至能從事獲得豐厚利潤的專業,但讀書與獲得知識、獲知識與從事專業、從事專業與賺錢,幾項事物沒有必然關係,即使當中的關係存在,可謂前者有利建立後者,這道關係鏈已日益減弱。隨著人工智能發展,好些職業或會被機器取代,會計、法律、電腦工程之類專業,竟然首當其衝。當然目不識丁,可不會置富,於此只是意圖說明,讀好書、取學位、搵好工,其中關係不如很多人想像的大,先預計如何掙錢,再計劃修讀哪門學科,多半虛妄。

 

對於曉晴一類學生,學校不乏「生涯規劃」的處理方針,措施包括安排探索個性、興趣的活動,由社工和輔導老師跟進,考察不同行業的狀況等。無庸置疑諸般活動拓闊學生視野,比起只在斗室埋首章句,當然更富教育意義。然而生涯規劃的立足點,在於自己能夠籌劃未來若干年內的路向,而籌劃的準則在於個人興趣、性格與各類職業的匹配程度,所謂適合與否。人生能否規劃呢?香港在二零一二至一七年一屆政府,才流行在中學加入生涯規劃,至今十多年,暫未見研究經這種生涯規劃後的一代,職業是否一如規劃,生活是否理想。人生在世充滿變幻,興趣、理想、處境、世界,萬事皆可變,經過規劃,不但無法保證堅穩不變,還要可規劃的程度本來值得懷疑。

 

當然經過規劃,總比胸無點墨,胡衝亂撞妥善。生涯規劃比較大的盲點是過份強調學習行為指向實在的升學就業終點,而不是建立學生個人質素。舉例而言,某學生想當獸醫,按照生涯規劃的方針,就先安排學生搜集關於獸醫行業的資料,很快發現欲當獸醫,要在大學修讀獸醫學系,獲取獸醫的專業資格。目前香港沒有大學開辦獸醫課程,即使在港修讀入門課程,最終還是在海外受訓,學生知悉後,就考慮在海外修讀相關課程的條件,包括英文、生物學要達一定水平。修畢課程後,視乎當地規例,還要取得獸醫學院或委員會的認可,才可執業。上述各項,全是一項行為指向一個接點,如果過份重視這種多重線性的思維,容易令學生以為學習是條件式,一項行為指向一個結果,因此看不清結果,就會懷疑行為的價值,進而不盡全力、逃避、放棄。

 

可是基礎教育的意義不在線性的結果,也可謂透過預期有益的學習,容讓學生自行編織網狀的成果,重視塑造個人特質,多於裝備特定知識和技能。沿用獸醫的例子,計劃當獸醫的學生即使修畢課程,獲得專業資格,但行事粗心大意,無法與人溝通,不願花時間在看似無用的事物上,他會是怎樣的獸醫?我們難以想像輕率的工程師、滿懷惡意的護士、缺乏想像力的藝術家,那些特質可以培養,尤其在兒童、少年階段,修習中英、數理化、歷史地理、商業會計,雖引領學生一睹學問的門面,更重要在於學會學習。學校教育也不只學科,課外活動、人際交往、面對困難和失敗等,都是基礎教育必備,甚至比學科更重要,這些全是造就個人特質,而難以用項目估量。

 

學習以至建立個人,使學生完成中學階段後,大體具備面對世界的能力,就要容許多方面,甚至稍為放任的發展,皆因無人可預測某項活動中,學生會學懂甚麼。例如某人參加籃球隊,他鍛煉了球技、體能,學懂與隊友合作,還是鑒貌辨色、趨炎附勢呢?學習是多層面、多角度發展,姑且稱為立體的問題。當今大談生涯規劃,是面對立體的問題,提供線的答案。沿此路進,彷彿只具備二維空間視覺的動物,走進三維空間中,輾轉往復,甚至埋怨下一代躺平、沒目標,誰之過?

 

© 本文由作者【海中地職人】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