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唔等於做運動,返工攰唔代表你有運動啊

Owen@taekwondowen
2025年5月1日
當你聽到「勞動節」呢三個字,腦海會唔會浮現出返工返到攰爆爆、日日搬貨掃地洗碗執貨嘅畫面?你可能心諗:「我每日咁郁吓郁吓,仲唔夠做運動咩?」但老實講——你以為你喺勞動,其實你身體只係喺撐住唔散。
今日,我哋就趁住勞動節,講清講楚一個老生常談但依然被誤解嘅重點:
「勞動唔等於做運動。」
🌪 你日日做嘢好似郁緊,其實身體係慢性熄火中
返工係辛苦,冇錯。但「辛苦」唔等於「有效鍛練」。就好似煮飯時開著個煲,但唔係熄火就代表有嘢煮緊。又好似每日擦地拖地,雖然成身汗,但你只係一個動作重覆用某幾塊肌肉,好容易勞損,但又冇提升肌力。你可能一日行幾千步、托重物、企足成日,結果夜晚腰痛腳酸、瞓都瞓唔好,但肌肉冇強壯、脂肪冇減少,仲可能血壓高、三高照樣爆。
點解?因為你嘅身體係被動式使用,唔係主動訓練。
📉 日常工作同運動,有本質上嘅差異
1️⃣ 冇節奏冇目標 vs 有規劃有強度
你喺餐廳洗碗可能一洗就兩三個鐘,但個動作重複、幅度細、冇漸進挑戰——肌肉適應咗就再冇刺激。相比之下,運動例如深蹲、推舉或者慢跑,會根據你能力加強強度(例如加重量、加時間、縮短休息),令身體慢慢進步。
2️⃣ 壓力集中喺某啲關節 vs 全身均衡訓練
長時間企喺收銀機、彎腰搬重物、坐定定對住電腦——只會重覆性咁用某啲部位,造成局部過勞。而運動會幫你訓練肌力、心肺、柔軟度,甚至協調能力——樣樣都幫你「拉返勻」,預防傷患。
3️⃣ 冇修復冇恢復 vs 有節奏有恢復
工作嘅疲勞係累積式耗損,身體好似部機器咁日拎夜拎冇得停;但運動係設計好嘅破壞再重建,練完休息,身體就愈嚟愈強。你勞動係用盡剩餘能量;你運動係投資新力量。
🧠 「郁」得嚟都要「郁」得啱——先係運動
試想像一位每日企喺街市賣菜嘅大叔,日日凌晨起身,抬籃掃地收錢再擺貨,做到成身汗。你會以為佢「夠操」,但十之八九佢腰骨痛、膝頭痛、血壓高。反而隔籬晨運做Tai Chi嘅婆婆,可能精神奕奕、仲行得快過你。
因為,身體唔係靠「使用率」嚟健康,而係靠「使用方法」。
🎯 勞動係責任,運動係投資
講得貼地啲,返工係為咗搵食;做家務係為咗生活整齊。呢啲係責任,係你要完成嘅嘢。但運動係你主動選擇,係你願意將一部分時間、能量,用嚟投資自己將來嘅健康。
你要明白,唔做運動唔會即刻死,但會慢慢越嚟越攰。而你一唔郁,肌肉就開始急速退化,有研究顯示,成年人只需兩星期唔用肌肉,肌肉質量就會明顯下降,心肺功能下降。隨著肌肉流失,代謝慢咗,脂肪上升——最後就變咗「行都辛苦、坐又痛、訓唔着、食唔落」。
🛠 咁到底點樣先叫「真.運動」?
我唔係叫你去報健身會籍,又或者一開始就學舉鐵。運動唔等於高難度,而係有計劃、有針對性、有改變效果。
每日做30分鐘快步行,心跳提升至微喘程度
做簡單的自重訓練(深蹲、掌上壓、橋式)
學幾組拉筋,改善柔軟度
慢慢加入功能性訓練,如平衡、協調動作
最緊要唔係做得「勁」,而係做得「啱」。
💬 總結:今日你勞動,唔等於你運動
如果你一直以為自己夠郁,所以唔使運動——你可能就係香港其中一位「勞動過勞,卻未曾運動」嘅代表。勞動係生存,運動先係生活。
趁住勞動節,畀自己一個小小嘅覺醒:
「我辛苦工作,值得一副健康嘅身體。」
唔好再等啦——落街行個圈、做三組深蹲、拉拉筋,都比你坐喺度講「我太忙」更加有用。你可以由每日起身前做30秒伸展開始,慢慢養成郁身體嘅習慣,唔使一步登天。
你可以由今日開始,做返真正屬於自己嘅健康投資者。
又或者想我幫你設計一個簡單、唔洗器材、每日只需15分鐘嘅入門訓練?留言話我知。你有冇興趣試下?
© 本文由作者【Owen@taekwondowen】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