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勞動節,仍然要做返工狗

職場上的西西弗斯

職場上的西西弗斯

2025年4月30日

Cover image

今天是5月1日,勞動節。打開手機,朋友不是在曬日本櫻花,就是在泰國沙灘打卡的照片。而我,正坐在辦公室裡,對著電腦螢幕發呆。手機突然彈出通知:「今天是勞動節,向所有勞動者致敬!」我看了看桌上堆積如山的文件,不禁苦笑——我們這些「返工狗」確實值得「致敬」。

在香港,51勞動節從來就不是一個「真正」的假期。根據香港《僱傭條例》,勞動節並不是法定假日,只是「公眾假期」。這意味著公務員、銀行職員可以放假,但餐飲、零售、服務業員工卻要照常上班。打工仔想放假?那得看老闆心情。

早上8:15,地鐵站人潮依舊。我注意到幾個有趣的細節:西裝革履的銀行職員悠閒地喝著咖啡(他們放假),清潔阿姨正在擦地(她今天工資雙倍,但沒得休息),而我這樣的普通上班族,一邊趕路一邊回老闆WhatsApp。

下午6:00,辦公室還有一半人沒走。最慘的是,這種加班既沒有雙工,也不能補假。今天辦公室瀰漫著一種詭異的氛圍:一半同事「WFH」,其實是去玩了,另一半同事雖然人在辦公室,但靈魂早已放假,而老闆自己也不在,但還是會遠程監工。街上我看到建築工人正在收拾工具,外賣員依然在飛馳,便利店店員在整理貨架。原來在這個城市,勞動節對他們來說,真的就只是「勞動」的一天。

前同事在日本賞櫻,大學同學在台灣夜市,連最討厭的那個親戚都在珠海長隆。而我,在公司和影印機培養感情。只能自我安慰:「今日返工都唔錯啊,少咗好多人...」「聽日就星期三啦,好快又到週末...」「放工可以去食好啲慰勞自己...」這些謊言,連自己都騙不了。

為什麼我們甘心做「返工狗」?

因為房租要交、信用卡要還、家用要給。在香港,停工一天可能就意味著月底要捱麵包。職場文化更是讓人窒息:「你唔做大把人做」的恐嚇,「而家經濟唔好」的洗腦,「年輕人唔捱得」的道德綁架,我們都被訓練成自願加班的機器。只能不斷自我安慰:「賺多個錢好過」「而家辛苦啲,第日會好嘅」「大家都係咁啦」,這些話說多了,連自己都信了。

在香港,所謂的勞動節,不過是又一個提醒我們「你只是個打工仔」的日子。但至少,我們還能苦中作樂,還能互相調侃,還能期待——也許明年,我真的可以放一個真正的勞動節假期。

© 本文由作者【職場上的西西弗斯】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