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書分享】職場真相與生存智慧:《長安的荔枝》打工人的共鳴

由我的角度看世界
2025年4月30日
書名:《長安的荔枝》
作者:馬伯庸
出版: 湖南文藝出版社
✵ 提要:
在大唐的盛世之中,有一項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差遣:將嶺南的新鮮荔枝送往千里之外的長安,作為貴妃的生辰禮物。荔枝三日便會腐壞,這樣的任務對於任何一位官員而言就如燙手芋,催命符,恨不得立刻把它轉移到別人手中。
《長安的荔枝》是一部以唐朝天寶年間為背景的歷史小說,講述了一個底層小人物—李善德的故事。「一騎紅塵妃子笑」,故事圍繞一項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展開:皇上下了一道聖旨,要官員從遙遠的嶺南運送新鮮荔枝到長安,為的是作為貴妃生辰的賀禮,想要博得美人一笑。然而,荔枝容易腐壞,且路途遙遠,在官場的重重鬥爭與壓力下,他被逼無奈接下這一幾乎註定失敗的差遣。但為了家人和責任,他決定放手一搏。
書中通過李善德的視角,揭示了唐代官場的腐敗與複雜。他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面臨重重困難,包括資源匱乏、官場鬥爭以及人性的考驗。為了完成任務,他不僅深入研究荔枝的保鮮與運輸方法,還設計了多條運輸路線進行實驗,最終在極限條件下完成了任務。
是甘願承受失敗的命運,還是奮力一搏,在重重挑戰中尋求一線生機?隨著他的每一步行動,潛藏在大唐盛世背後的權力紛爭、人性抉擇和犧牲也慢慢浮現出來。
✵ 讀後感:
讀完《長安的荔枝》,我的內心不僅震撼,還深深感受到李善德的故事與我們這些現代打工人的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相似之處。
|勇敢揭露職場真相
李善德在故事末尾反駁右丞相的一席話,真是大快人心。他一語道破了「不勞一文而轉運饒足」的虛妄,直指那些被美化承諾背後實際隱藏的剝削與不公。他勇敢揭示出百姓的血汗錢被如何榨取,也點出了基層職場人的無奈與辛酸。
作為基層打工人的象徵,李善德的勇敢反駁強權,讓我反思到現代職場的現狀。當代許多打工人,包括我自己,因為害怕丟掉飯碗,面對上司的無理要求時,往往選擇默默承受,甚至硬著頭皮完成不合理的任務。這種情境,是無數普通職場人身上真實的縮影。 現代的職場環境中,權力不對等的壓力讓人進退兩難。一方面,拒絕上司可能帶來的後果令人心悸,從影響職業前景到可能失去工作;另一方面,明知不合理的要求若得不到表達,內心的自尊和正義感又會受到煎熬,使我們習慣選擇忍耐,因為擔心反駁可能會觸碰上司的利益,甚至造成不必要的衝突。
李善德的故事,展現了一個小人物在面對權力時的勇氣。他不是一個完美的英雄,但他在孤立無援的情境下,仍然選擇站出來為大局和百姓利益發聲。他的不妥協是一種無聲的抗爭,也令我反思到,勇於說出問題的價值。即使面對壓力,也需要有智慧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既保護自尊,又尋求合理解決方式。
|職場上的大智慧
明算科出身的李善德接到任務後,不斷苦思冥想運送荔枝這道難題。從荔枝品種到儲存方式,從運輸工具到運輸路線,從氣候水文到驛站調度,環環相扣,還必須要做試驗。
這令我看到了專業技能的重要性。他明算科及第,但朝廷向來以文取士,所以升遷無望,但在日常應用中卻有多多使用,比如在貸款的香積錢契。正因為他對技能的掌握和應用,在後續的故事裡,憑著精算的技能,才能詳細地規劃了運輸路線、時間以及所需的物資和人力,並新創了項目進度表保障任務的完成。
在現代職場中,我們打工仔何嘗不是依靠自己的專長,在各個項目中精算時間與資源,努力在多方需求下找到最優解決方法?李善德告訴了我們,一技之長是抵擋困境的利器,只要持續精進專業能力,再大的困難也能找到突破口。
推薦給職場小白、對歷史故事感興趣和尋求人生啟發的讀者。
書摘:
❀ 既是身臨絕境,退無可退,何不向前拼死一搏,說不定還能搏出一點微茫希望。
❀ 就算失敗,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離終點多遠的地方
❀ 天下錢糧皆有定數,不支於國庫,不取於內帑,那麼從何而來?只能從黃草驛館、從化荔園榨取,從沿途附戶身上徵派。取之於民,用之於上,又談何不勞一文?
喜愛推薦:★★★★★
易讀:★★★★
© 本文由作者【由我的角度看世界】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