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無可奈何的OT原因

半宅職薯

半宅職薯

2025年4月28日

Cover image

作為一個打工仔,能夠準時收工是一個最卑微的願望。

 

回想1998年金融風暴至2003年沙士的一段期間,不少公司都因為經濟轉差而陷入危機,於是提出了「共渡時艱」這個概念。幾年之後,危機是渡到過了,但打工仔的生存方式依然停留在「共渡時艱」的階段,簡單來說就是有開工無收工。而OT又是不是真的必要呢?很多時候並不是的。今天半宅職薯就想和大家分享「三大無可奈何的OT原因」,相信作為打工仔的大家看完之後一定會感到有所共鳴。

 

上司以OT作為工作表現標準

其實要評核和管理員工的工作表現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於是很多採用微觀管理的上司便會以捉錯字、捉錯文法、改格式等去顯示自己正在「管理」屬下的員工。

 

很多公司也會把員工的表現用數字量化,例如追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去量化員工的工作效能。但即使能夠追得到KPI,也不代表員工有竭盡全力工作,所以不少的上司都會以OT多少作為員工有否竭盡全力的指標。但無奈盡力是相對性的,如果有人可以OT到十點,便會顯得OT到九點的人未盡全力。結果各位員工便鬥遲收工,辛苦自己,被迫以有限的精力追求無限的標準。

 

日間太多ad hoc工作

大家可能會有同感,如果你有一個繁複的project要處理的話,那麼你注定要在放工後OT,甚至乎放假回公司工作才能靜下來把它完成。日間的時段,枱頭的電話經常性地響起;上司突然叫你入房「借你個腦用一用」去brainstorm新構思;同事過來問你取資料、借東西;出外見客,再加上客戶打來問長問短;甚至乎隔鄰座位的同事所發出的傾電話噪音都令你無辦法在日間的辦公時間集中精神做好一個project。

 

由於這些ad hoc工作太多太繁瑣,打工仔最怕的就是上司在放工的時候問你:「你今日做咗啲乜?」表面上好像什麼實事也做不到,事實上卻又忙足一整天,這種被上司問到口啞啞的感覺,可以說是有苦自己知的極致。

 

OT等候客人的回覆

打工仔要OT等候客人回覆,對於要「湊客」的工作尤為嚴重。特別是廣告業或者marketing的同事,客人總喜歡改完又改,見到一個version不滿意,於是又要求另一個version。改來改去卻從來講不出自己喜歡什麼,因為可能根本連自己想要什麼也不知道吧!結果便辛苦了一眾打工仔,在工時以外接受一連串的更改,等候,再更改。

 

結語

事實上,職場總有各式各樣的原因令一個打工仔無法準時收工。常常聽到有人說(特別是上司老細):「如果你time-management做得好嘅話咪唔使收遲工囉!」這句說話,對於一些迫於無奈要OT的打工仔來說,其實比粗口更難聽。

原文刊於 ToPick  )

By

半宅職薯 

© 本文由作者【半宅職薯】創作刊登,原文刊登於半宅職薯研習所,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