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慢生活──何不允許自己無所事事?

小船兒

小船兒

2025年4月14日

《不要再沉迷優化人生》安德烈婭•格爾克
《不要再沉迷優化人生》安德烈婭•格爾克

社會、企業愈來愈追求效率,人們生活節奏急速,哪怕只是前面的人走路走得慢擋住自己的去路,也會成為半天心情煩躁的理由。

 

工作效率、質素要優化,以獲得更大更多的成果;生活質素要極緻地提升,什麼都要用到最好,稍微有不滿意的地方就怨氣沸騰。對個人的要求愈趨苛刻,要變得更漂亮、身材更好、更聰明更有情商、業績更好以賺取更多的錢。

 

《不要再沉迷優化人生》這本書主張人應該回歸慵懶的本性,順應自然的步伐去生活。為何不能在不用上班的日子一覺睡到中午、喜歡吃什麼就吃什麼,哪怕只是個很簡便的一餐(如沙拉、奶酪拼盤等)、拖延時間,嘗試調慢做事節奏?

 

工作、吃飯枱面一片狼藉,總會有一把聲音在催促自己要趕緊收拾,時刻要保持乾淨整潔。但為何不順從人天生的惰性,選擇不立即去做?難得假期,就是不想那麼勤快地打掃衛生,只想躺下來什麼都不幹,或者打個盹,持著「管它的,睡醒再說吧!」的態度。

 

躺在床上除了可以休息外,也可以思考、激發靈感。現代人可能會抱著手提電腦躺著看劇、聽歌、做些文字工作,或者把零食安放在床桌上邊吃邊做事,試圖讓生活看上去沒那麼正式和拘謹,更顯隨意和寬容。

 

請假可以是因為旅行、生病、需要空出處理非工作的事的時間……又或者是情緒低落需要時間恢復能量。工作壓力不會憑空消失,只是說與其等到真的因為壓力而引起身心理疾病,被醫生下定案拿病假紙請假,不如在發現情緒低落徵狀時及早請假休息一下,養好精氣神再重返崗位工作。

 

重複的工作與生活模式會容易產生無聊和倦怠感。有些人會選擇把事情逐一填滿時間表上空缺的位置,不論是健身、學習還是培養興趣,令規律和忙碌能忘卻生命中的虛無感。或許只需在日常中改變一點點、添加一點點不同的小事,就無須弄得那麼複雜、難以實行。譬如下班換一條不常走的路線回家、坐在公園長椅上發呆、不碰手機專心做其他事、毫無目的地找個陌生人閒聊、望出窗外看看路上的人在做什麼、不再計算每天有否完成一萬步的行走目標等。

 

我們有時候需要的,不是爭奪盡可能多的優越感和得到更高質的人生,可能純粹只是想擺脫過於按步就班的生活,凡事隨心一些,去接納那個不那麼完美的自己,擁抱和允許瑕疵的存在。我們要有說「偏不」的勇氣,何不無所事事一番呢?

© 本文由作者【小船兒】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