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粹思辯︰幸災樂禍有基礎嗎?

海中地職人

海中地職人

2025年4月11日

Cover image

香港特區前行政長官、中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女兒梁齊昕於四月八日逝世,年僅三十三。好些市民在網上表達願死者安息,亦有部分網民認為女兒猝逝是對梁振英的報應,表示慶賀。細想一下,就可發現政治人物家屬之禍福,不值得牽動任何人的心情。

 

本文不作道德判斷,例如指斥為人死鼓掌為「涼薄」,或壞事做盡而遭受報應,理所當然。本文旨在檢驗慶賀他人之死的前提,可以說最終不可能指明世界如何運轉、如何看待生死最精準,以至惡人終究會否受懲罰,而是指出「我心目中的惡人之親屬死去,是值得歡喜的事」這想法未免自作多情。

 

首先考究一下報應說,這涉及宇宙論,幾乎人言人殊,各自表述。有些人為惡人親屬離世歡呼,認為報應來臨,而惡人承受的結果合乎旁觀者意願,因此值得高興。背後假定世界有具意志的主宰,而它的裁決與人所認定的善一致,因此善惡到頭終有報。此處已見幾重假定︰天地有主宰、主宰懷意志、意志屬善良、善良見裁決、報應依善惡。以上假定不能推翻,也不能完全證成。即使後退一步,暫且認可報應論,惡人家屬之死是否對該人之惡行相應的懲罰?有人照顧長期患病的家人,即使愛心多大,箇中體力、精神的勞累不足為外人道,家人壽終仙遊,對在世者而言是解脫。

 

報應論難以自圓其說的另一點是︰無法衡量常人所認定的報應與惡人所作的孽相稱。上文提及死可以為家人釋去重擔,一死了之,有時比半死不活輕鬆。偶爾傳來某些不受歡迎人物高壽離世,有人拍掌叫好,又稱果報。但若認定該等人惡貫滿盈,似乎長命百歲,而百病纏身,才與他們生前殘害多少生靈勉強相對應。那種毒夫在世日期終結,悄然離去,甚至被政治清算,一槍斃命,若相信上天有靈,這反而優待他們,可謂死得太舒服。

 

我不知梁齊昕猝逝為梁振英帶來多少打擊,但若因此喝采,背後的假定是梁振英愛梁齊昕,而她的死並不會為他帶來好處。類似的推論常見於其他不受歡迎人物的家人離世時,大眾的反應。然而該等人之所以弄得公眾反感,家人自殺等,應該是重視勢位富貴,多於家庭人倫,他們甚至可以在家人遭逢不測時,在社交媒體發佈公關文章,似乎置個人利害先於家人。如此旁人圍爐舉杯,喪家或許不痛不癢。

 

當今社會,網絡世界其中一項重要功能是娛樂消遣,排解情緒,網民就是討厭某些人物,他們遇上困厄(如上文說,有多重前設),乘機高興一番,否則在異常高壓的社會中,根本不能生活下去。這誠然值得體諒,只是仍可稍稍站高,理解所謂取樂,基礎為何?當不受歡迎人物遇上所謂報應,我們額手稱慶,會否成為習慣,直至慣於投射情緒,但或許只是自認高興,於對方無損?有文化批判論者指現代社會令尋常百姓娛樂至死,就是一頭栽進虛幻事物中,自以為足以取樂。網絡花生在今日極可能具備同等影響,我們是否足夠儆醒,辨清所當喜慶為何,所當幸災樂禍為何?

 

© 本文由作者【海中地職人】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