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給所有怕變壯的女生的公開信

Owen@taekwondowen
2025年4月11日
親愛的女士們:
每次在健身室見到女會員徘徊在跑步機與瑜伽墊之間,總有一種熟悉的情況出現——當建議試試舉重訓練時,妳會擔心地問:「咁樣會唔會練到大隻?我唔想變成 Hulk 喎。」
這個問題,我聽過無數次。坦白說,這是一個值得被認真對待的迷思,也是時候用科學與事實,替妳釋除不必要的擔憂。
舉重並不等於「變大隻」,而是「變精緻」
首先,讓我們釐清一個基本誤解:女性因為天生荷爾蒙結構的不同,極難像男性般輕易增大肌肉體積。女性體內的睾酮(testosterone)水平比男性低約十至三十倍,而這正是刺激肌肉大量增生的主要激素。因此,即使妳每星期舉重三至四次,也很難在短時間內練成「肌肉女戰士」。
實際上,大部分女性進行阻力訓練後,所得到的效果並非「壯碩」,而是身體線條更緊緻,比例更修長,整體輪廓更有型有格。阻力訓練能夠提高基礎代謝率、增加瘦體組織、減少脂肪儲存,從而改善體態。
妳想「瘦」,但真正應該追求的是「緊緻與曲線」
「減肥」與「塑形」是兩回事。許多女性誤以為只要體重下降,身體自然會變得苗條,卻忽略了肌肉量才是決定身體曲線與線條感的關鍵。
舉個例子:兩位同樣體重為55公斤的女性,一位擁有較高肌肉量,另一位則以脂肪為主。從外觀上看,前者腰線更明顯、臀部更翹、整體輪廓緊湊;後者則可能看起來「鬆散無線條」。這正是為何重量訓練,才是真正的「減脂+塑形雙贏」策略。
妳怕「重」,但真正該怕的,是年齡帶走肌肉
妳也許年輕時能隨便吃都不會胖,但為何三十歲後就覺得自己「點解咁易肥」?這不只是代謝下降的問題,而是肌肉量逐年流失的自然現象。女性每十年平均會失去8-10%的肌肉量,到更年期後流失速度更會倍增。
這不單影響外觀,更關乎健康。肌肉是身體的「活動引擎」,關係到行走能力、關節穩定性、代謝功能、甚至預防糖尿病與骨質疏鬆。肌肉力量與健康壽命成正比,肌力越高的人,其心血管風險、早死風險都較低。
所以,妳不是在為外貌舉重,而是在為未來投資。讓肌肉成為妳健康老去的護身符。
舉重女性比妳想像中更有氣質
社會對「女性應該柔弱」、「肌肉不夠女性化」的標籤,早已被無數現代女性所顛覆。從職業模特、演員到辦公室上班族,越來越多女性選擇加入阻力訓練,並驕傲展示健康的體魄與自信。肌肉不是剛強的象徵,而是對自己身體的尊重與主權的展現。
「大隻」從來不是外表的問題,而是心態的成長。真正令人欣賞的,不是妳舉多重,而是妳肯面對困難,挑戰自己,然後堅持下去。這份自律與堅韌,會滲透到妳的氣質中,令妳變得不可忽視。
給仍然猶豫的妳一點實在建議
如果妳仍對舉重有點「驚驚」,那不如從基礎開始。可以由每週2次、每次30分鐘的基礎阻力訓練入手,練習深蹲、啞鈴推舉、啞鈴划船等多關節動作。配合適量的有氧運動與蛋白質攝取,身體會慢慢調整,妳會驚訝自己怎樣愈來愈精神,愈來愈靚。
最重要的是,別把健身當成懲罰自己的手段,而是愛自己的一種方式。
結語:妳怕的不是「大隻」,而是改變
怕變「大隻」,其實多半是怕自己唔習慣鏡中那個更強、更堅毅的自己。但我想告訴妳,當妳肯踏出第一步,妳會發現自己比想像中更有力量。
親愛的妳,別再相信那句:「女仔唔好舉重,會變 Hulk。」妳變唔到 Hulk,但可以變到一個更健康、更有自信、更有力量的自己。
從今天起,不如就放下成見,拿起啞鈴,舉起妳真正想要的人生。
© 本文由作者【Owen@taekwondowen】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