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自己老咗,其實只係退化得快咗。

Owen@taekwondowen

Owen@taekwondowen

2025年4月4日

Cover image

「年紀大咗,就唔應該再做太多運動啦。」
「唔好再跳啦,小心跌親。」
「企唔穩?正常啦,老咗喇嘛。」

如果你聽過以上呢啲說話,甚至自己都唔自覺咁樣諗,其實你可能唔係真係老咗,只係相信咗自己應該要老。但事實係:退化唔等於衰老,而衰老亦唔等於冇得逆轉。

今日要同你講嘅,就係:你其實未老,只係退化得快咗。

老化不等於退化

想像下你部手機,兩年無更新,成日跳App、卡機、電量一晚就冇晒。係咪「老咗」?未必,只係你冇俾佢好好保養。人嘅身體都一樣,退化唔係因為年紀,而係長期無用、無練、無俾機會佢保持狀態。

肌肉、骨質、神經反應——呢啲都係會因為唔用而加速流失。如果你一日都無郁過下肢,企唔穩其實好合理;但只要重新訓練,60歲一樣可以企得穩,仲可以跳得起。

根據美國運動醫學會(ACSM)建議,老年人每星期應該進行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嘅有氧運動,以及兩次肌力訓練,以保持功能性體能(functional fitness)。但香港呢,大多數人連郁都唔敢郁。咁,退化點會唔快?

打破宿命論:年紀唔係藉口,係起點

我哋成日覺得「年紀大咗,就應該接受慢慢衰退」,好似冇得揀。但你諗真啲,咩叫做「應該」?係身體話晒事,定還是你自己放棄咗身體?

睇返現實,有唔少60歲以上長者,都因為持續訓練,做到一般30幾歲人做唔到嘅事。跑馬拉松、做深蹲、單腳企、彈跳訓練⋯⋯全部都係可能。

例如日本一項針對長者跳躍訓練(plyometric training)嘅研究指出,65歲以上參與者只需進行八星期低衝擊跳躍訓練,其平衡能力、下肢力量及反應速度均有明顯改善,跌倒風險亦明顯下降。

而係筆者過去訓練長者的日子期間,其實唔少長者都能夠做到非常靈活同敏捷嘅動作同反應,就算做一啲中青年人睇落會覺得辛苦嘅動作,例如波比跳,深蹲跳等等,傳統覺得長者會因為膝關節問題而唔應該做嘅動作嚟講,其實一樣都係做得好。不過要留意,每個人身體狀況唔同,開始任何訓練之前,最好先問過醫生或物理治療師,根據自己情況慢慢加強強度。

 

你話:「但我真係唔夠力,點跳得返高?」

我話:「你冇力,先至更要跳返高。」

點解咁講?身體係會學嘢嘅器官。只要你俾正確嘅刺激佢,就會出現適應反應——肌肉會變強,關節變靈活,神經反應快咗,反應更靈敏。再講得簡單啲,跳唔高,就練跳。企唔穩,就練企。冇力,就練返有力。

唔使玩 CrossFit,唔使舉重 100kg,由低開始做起,已經足夠你慢慢將身體叫醒。

一個簡單入門例子(60歲以上適用):

椅子半蹲跳:坐喺凳邊,嘗試唔用手起身,再慢慢站直,之後輕輕做一個小跳(腳指留喺地面,腳掌離咗地就可以),重複 10 次,感覺自己下肢發力。

單腳站立:扶住椅背,單腳站立 10 秒,每邊 3 次。改善平衡力,強化腳踝。

抬膝踏步:當做行軍咁抬高膝蓋踏步,每次 30 秒,連續做 3 組。

 

如有曾跌倒、骨質疏鬆、心臟問題等,請先徵詢醫療專業意見,調整動作幅度或改用替代訓練。

做得耐咗,慢慢會感覺到唔同——樓梯好行咗,等巴士企得穩,晨早起身唔再腰酸腳軟。

 

真實例子:證明「唔老得咁快」係可能

筆者見過一位七十零歲嘅婆婆(雖然睇落唔似),初初嚟做訓練時,覺得自己最多都只能急步行,唔可以跑步。佢話因為驚跌親,唔敢郁。結果個半月左右,佢唔止識跑仲識跳添。

佢同我講:「原來只要郁多咗,個人就會想郁多啲。覺得自己冇咁快老。」

呢句,其實你都可以講得出口。

事實上,好多時唔係睇你郁唔郁到,係你幾時由「想郁多啲」變成真係「郁多啲」。當你有呢個改變,成件事就會唔同哂。

 

結語:想證明自己未老?行動就係最好嘅證據

退化唔係命運,只係結果;年紀唔係障礙,只係起點。你願意重新訓練,就能夠重新定義自己。唔好俾觀念困住自己,畀個機會自己行多一步,跳多一下,挺直腰板再望遠少少。

下一次你跳起嚟嗰一刻,就係你同自己講:「我仲未老。」最有力嘅證明。

如你想進一步開始「逆齡訓練」之路,你每日輕鬆郁一郁,身體都可以重新屬於你自己。

記住:你有得揀,而你仲有時間。唔好再等,由今日開始郁。

© 本文由作者【Owen@taekwondowen】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