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唔代表停低:聰明訓練嘅真正起點

Owen@taekwondowen

Owen@taekwondowen

2025年4月2日

Cover image

你係咪成日對自己講:「唔可以停,停就會打回原形」? 健身路上,你好可能已經唔係輸喺意志,而係輸喺冇俾自己復原嘅空間

唔休息,就唔會進步。呢句說話唔係雞湯,而係實實在在嘅科學原理。

「堅持」唔等於「日日爆操」

堅持唔係日日逼自己去gym做運動,而係每日都問清楚自己點解要訓練

你可能覺得唔操就係懶,其實真正嘅堅持,係喺需要休息嘅時候,仍然選擇信任自己——相信身體知道幾時要慢下來。長期過度訓練會導致中樞神經疲勞、免疫力下降、甚至影響情緒穩定。真正堅持,係懂得平衡操練同復原。

我哋係訓練有一樣好重要嘅概念,訓練唔係計一次兩次,而係一個周期嘅累積。訓練係訓練周期嘅一部份,休息都係。

肌肉唔係練出嚟,係休息時長出嚟

當你訓練時,其實係破壞緊肌肉纖維。要令佢變得更強,必須經歷修復階段。所以,唔俾身體時間修復,就算操得再狠,都只會適得其反

曾經有一位學生跟我做運動,但有兩個星期明顯越做越差,我就問佢,你平時自己會做啲乜嘢?佢就話佢將我教嘅運動,每日做三次,日日做,話希望咁樣會更加快有效果,但問題係,食藥都唔會一次過食哂一日份量會快啲好,身體反而會適應唔到。所以千祈唔好諗住勤力就一定得,真係隨時會得不償失。

 

Active Recovery:復原唔代表hea住唔郁

所謂「主動式恢復(Active Recovery)」,係指以低強度活動促進血液循環、加速代謝副產品清除,例如:

慢步行、輕鬆踩單車

動態伸展(Dynamic Stretching)

瑜伽與深層呼吸

滾筒放鬆(Foam Rolling)

冷熱交替水療

 

休息做得好,下一次操得爆

有時候,做長時間低心跳率嘅運動,都可以算係一種休息方法。因為休息唔單止係要令身體「受傷」嘅位置唔郁,亦都需要令新陳代謝所產生的廢物帶走,先至會有效令自己恢復,所以透過長時間嘅低心跳運動,有效刺激身體血液流動之餘又唔會帶嚟大太負擔,令個人可以更加好咁恢復身體。

 

「操死自己」可能係種情緒逃避

問下自己,你係咪透過操練去麻醉焦慮?

唔少人透過高頻訓練填補內心空虛。但過度訓練唔單止打擊生理機能,連動力同心理狀態都會崩潰。記住:訓練應該係你照顧自己嘅方式,而唔係懲罰自己嘅手段。

 

學識「週期化訓練」:進步有時,休息有序

專業運動員訓練都分階段:

基礎期(Build):提升耐力與基本力量

強化期(Peak):挑戰極限,增強表現

恢復期(Deload):降低訓練量,整合成果

呢個方法叫做週期化訓練(Periodization)。聰明嘅人,係懂得幾時進攻,幾時撤退。肌肉、神經、情緒都要reset先會長期進步。

 

點樣知道自己係咪真係需要休息?

以下係幾個指標,幫你判斷係咪應該休息:

訓練後特別易攰

睡眠質素下降

長時間無法提高重量或表現

訓練後情緒低落或失去動力

如果出現以上兩項或以上,就係時候調整節奏。

 

休息,係下一次爆發前嘅蓄力

真正嘅強者,唔係日日出手,而係日日觀察自己身體,了解自己狀態,然後做出最有智慧嘅決定。

唔操嗰日唔代表你放棄咗,而係你幫緊自己準備好再上多一層樓。

下一次瞓醒,個人fit過前日,咁先係你訓練旅程最有力量嘅證明。

© 本文由作者【Owen@taekwondowen】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