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書分享】《長長回家路》:告別與陪伴的溫暖旅程

Cover image

書名:《長長回家路》

作者:弗雷德里克·巴克曼

出版:天津人民出版社

 

✵ 提要:

是瑞典暖心作家弗雷德里克·巴克曼另一本著作,這是一個關於記憶和放手的感人故事,也是一個男人和他的孫子、一個父親和他孩子之間的書信和緩緩的道別。

 

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年邁的老人,他在一次意外中撞到了頭,自此記憶的閘門被打開,熟悉的廣場、和孫子的溫馨互動、與愛人的初識、兒子的成長點滴,如電影片段般在腦海中回放。隨著病情加重,他的記憶開始模糊,回家的路變得漫長而艱難。

 

✵ 讀後感:

這是我讀巴克曼的第二本小說,前一本為「時間的禮物」,也是一本短篇小說,只有90頁,中英雙語,有插圖,很快可以讀完的一本書,文字很短,但故事很美,也十分觸動心弦。

 

|告別是生命的練習

「我不擅長告別。」男孩說。「我們還有很多機會去實踐,所以你會擅長的。」爺爺回答道。讀著這段文字,我彷彿能看見那小小的手緊握住蒼老的手,那手曾教他釣魚、讓他別害怕奇思妙想、理解夜空的數字。

 

爺爺的智慧告訴我們,人生漫長,總要面對死亡,至親的離去,告別是一場長久修行,每一次告別都是成長的必經之路。「直到你會完美地告別」,這是對生命的練習,不僅讓人學會放下,也讓人學會珍惜。離別是生命旅程的一部分,每一次告別雖然有遺憾,但也是我們一次次成為更完整自己的過程。

 

中學時候,長期病卧在床的奶奶有天突然離我們而去,葬禮那天,看著奶奶安詳地躺在床上,法師在前面打齋,親友們神情哀傷,雖然我跟她接觸不多,關係不是特別深厚,但不知為何心情就是莫名沉重。那時,我第一次意識到,告別一個人的生命,是如此深切的一種感受。

 

些許年後,閱讀此書讓我重新回憶起那次告別,才明白,告別並不是切斷,而是另一種形式的銘刻。奶奶的存在,已經化作記憶的一部分,她的溫度、她的故事,都在家人們的人生中留下深深的印記。告別教會我的,不只是面對逝去的勇氣,更是珍惜當下的每一刻。

 

|陪伴的深意

支持與連結的力量,陪伴是書中的另一大核心。無論是親情、友誼還是陌生人之間的扶持,這種彼此陪伴的力量展現了人性最溫暖的一面。書中有段文字描述有一次老師要求作文寫下自己對生活意義的思考,孫子寫了「陪伴」,我認為這是一個簡短而深刻,也是關於生命的最好的答案。孫子的回答也令爺爺回憶起遇到諾亞奶奶的青春歲月,那時候女孩的陪伴下不僅讓他找到了自己的心,也理解了陪伴並不是控制或擁有,而是一種無言的引領。是的,無論是親情、友誼還是陌生人之間的扶持,彼此陪伴展現了人性溫暖的一面。每個人都渴誰被需要和被愛。陪伴既是慰藉,也是力量,讓我們在生命的道路上迎接挑戰並坦然面對一切。

 

總的來說,我相信,每個人都能在這本書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深刻感悟。

 

推薦給所有有興趣讀者。

 

書摘:

❀ 死亡是一聲聲緩慢的鼓點,每敲一聲,它就會算一次。而我們卻不能跟它討價還價,爭取更多的時間。

 

❀ 我們還有很多機會去實踐,所以你會擅長的。周圍走來走去的成年人對於告別都有一種遺憾,他們都希望可以回到過去再一次好好告別。我們的告別不需要這樣,你會不斷地與人告別,直到你會完美地告別。


 

喜愛推薦:★★★★★

易讀:★★★★★

© 本文由作者【由我的角度看世界】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