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書分享】了解自己,掌控情緒:讀《墨菲定律》的啟發

由我的角度看世界
2025年3月13日
書名:《墨菲定律》(精裝紀念版)
作者:約翰·史崔勒基
出版:天津人民出版社
✵ 提要:
你是否曾經感慨,為什麼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為什麼失控的情緒總是引發更多麻煩?為什麼我們總是對得不到的東西特別渴望?為什麼有些商品的價格定得越高,需求者反而越願意購買?其實,這些困惑都有跡可循。《墨菲定律》帶領你進入心理學的世界,透過簡單的說明、生動的故事與案例,揭開人生運行的規律,讓讀者從思維到行動全面升級!這不僅是一本書,更是一個認識自己與他人的機會。
《墨菲定律》通過心理學與管理學的視角,提出75條對現代人影響深遠的定律與法則,如沉錨效應、瓦倫達效應、霍桑效應和洛克定律等,並透過生動的故事具體呈現。書中將複雜深奧的理論轉化為日常生活中鮮活有趣的案例,幫助讀者深入理解人性背後的心理邏輯和社會運行的潛規則。
這本書不僅揭開了看似平凡行為中的心理奧秘,還提供了許多實用的溝通與管理方法。無論是認識自我、人際溝通,還是職場應對、日常選擇,書中都充滿了啟發。
✵ 讀後感:
《墨菲定律》是一部充滿智慧且實用的心理學經典,將艱澀的理論轉化為易懂的故事,為我帶來了深刻的啟發。
|認識自己與掌控情緒
閱讀這本書讓我對自我認知的提升和情緒管理的選擇都有很大幫助。有段時間,我非常喜歡看星座書,探索星座性格、配對,以及運勢等等;同時,也熱衷於做性格測試,例如免費的“你是哪類型的人格”測試。這些測試的特點在於以廣泛形容詞概括多數人的特徵,例如“你有時內向,有時展現出極大熱情”。雖然看似個性化,實際上這些描述可以套用到大部分人身上。這正是落入了「巴納姆效應」的陷阱,即人們常認為,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準確反映了自己的特徵。只有真正認識自己,才能有效分辨哪些性格描述與自己相關,哪些純屬無關或模糊不清。
在情緒管理方面,有時工作中遇到不順心的事或被上司批評,情緒容易低落。回家後,面對家人的善意關心,卻可能引發更多情緒波動。“踢貓效應”便可能不經意地發生-將工作中的壞情緒傳遞給家庭成員,進而影響家人的心情和家庭和諧,事後往往讓人愧疚不已。
理解「踢貓效應」讓我重新審視情緒管理的重要性。以往,我會將情緒的連鎖反應忽視,現在我學會了用健康的方法調整心態,避免將壞情緒傳染給其他人,這讓我與家人和同事的關係變得更加融洽。
|職場應用
《墨菲定律》讓我反思在工作中的行為,作為人力資源行業的一員,我需要與不同同事接觸,滿足員工需求,同時優化組織效率。書中的心理學理念讓我明白,人力資源的核心不僅是“管理人”,更是“了解人性並激發潛能”。
隨著世代更替,Z世代逐漸成為職場新勢力。他們成長於網絡時代,擁有強烈的自我意識,追求工作與生活的平衡,重視下班後的個人時間。這與書中的「德西效應」不謀而合——物質獎勵雖能短期刺激動力,但若不能激發內在興趣,反而可能導致動機轉變為“外在驅動”,逐漸削弱員工的主動性。因此,企業應著力激發員工對工作本身的興趣,讓他們在工作的內容與目標中找到熱情和挑戰,從而滿足成就感。
此外,書中的「雷尼效應」啟示我們,薪酬雖是留住人才的一種方式,但提供獨特且人性化的工作環境往往更為有效。例如,Z世代偏好工作彈性,提供居家辦公或彈性上下班的制度更能吸引他們。我們公司也適時舉辦中醫養生講座、按摩活動,並每周準備中式湯水或糖水,這些舉措不僅培養了員工對企業的歸屬感,更營造出一家人般和諧的企業文化。
不論是打工族、創業者還是尋求內心成長的讀者,都能從這本書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啟示。推薦給所有對心理學與人生哲學感興趣的朋友!
不論是打工人、創業者還是尋求內心成長的讀者,都能從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推薦給所有打工人和對心理學有興趣的讀者。
書摘:
❀ 人都是“激”出來的,因為人皆有惰性,如果沒有外力的刺激或震盪,許多人都會四平八穩、舒舒服服、得過且過地走完人生之路。那些優秀的人才固然能力出眾、天賦過人,但是,許多算不上優秀的庸才卻未必真的平庸,很可能只是缺乏激勵,沒能把自己真正的潛力發揮出來而已。
❀ 當我們優柔寡斷、舉棋不定的時候,往往會認為自己是一個理性而謹慎的決策者。優柔寡斷的人總是徘徊在取捨之間,無法定奪,卻把畏首畏尾理解為“細緻的理性對比”。這樣會使得本該得到的東西,輕易地失去了;而本該捨去的東西,又耗費了自己的許多精力。
喜愛推薦:★★★★★
易讀:★★★★
© 本文由作者【由我的角度看世界】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