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鼠離場 Marketing冇market就會停

李安留言

李安留言

2025年3月11日

Cover image

「Keeta以本傷人」

「中資平就以本傷人,外資平就識做生意」
「Deliverloo唔識做啫,執都正常」
「廣告拍得好又點啫,Keeta都冇賣廣告啦」
「我都唔用外賣app」


近月來每當有大型品牌結業或離開香港市場,大眾都會發文討論懷念,都未嘗不是一種港式悼念,「波唔吹爆唔『哎呀』」。今日就緊貼流量密碼發表一下意見。先回帶2023年,Keeta暑假登陸香港前後,滿城黃色海報,大量promotor擺攤宣傳,而同期Deliverloo跟Foodpanda被競委會提告壟斷市場,要求修改條款3年。時至今日,港人又重返經典二選一環節。我都只是一名普通消費者,可能曾在外賣平台做freelance攝影,從餐廳角度了解多一點三間平台,沒有甚麼內幕消息,都不會以行內人見稱。到底美團如何打入香港市場,由今次Deliverloo事件又表示市場有甚麼變化呢?

美團如何稱王

 

眾所週知美團在大陸幾乎橫行無忌,近70%市佔率。但當初來港插旗大概可分成三招:洗街、企街、一人食。當時每過一個街口,如同重新刷黃油漆一樣一街海報,足以令我產生好奇。然後天橋街邊有promotor派發優惠卷,教導老人預先下載app。最後出招一人餐,一人叫外賣可以不用加額服務費。三招都是非常傳統marketing手段,但可說是暴力而切底。前兩者比較好理解,洗街每次約一兩萬,一個promotor 7-80/小時,這些大家都心中有數。而最暴力的我個人覺得是一人食。

 

外賣平台生意模式,說白了就是買方便,服務懶人從中取利。而多年來外賣市場都不太鼓勵一人外賣,畢竟正價計算運費後一個茶記午餐就要價80元以上,會產生不化算的感覺。而美團一人餐一開始可以說是不收平台費原價買午餐,一鼓作氣收鑊第一班客人。為何我會說是最暴力,第一,你真的信沒有收平台費?第二,誰埋了單?一間平台政策,商家、自顧步兵要被迫一同薄利多銷。暴力的地方是他改變了生態,改變了人民習慣。同時,美團的三招一定不會即時有收入,這裏才會提到大家耳熟能詳的「以本傷人」。做生意本多終勝,跟一個營運成本比自己低的對手鬥降低成本一定兵敗如山倒。

 

唔洗拍廣告啦

 

除了外賣本身,大眾最能了解一間公司的方式就是廣告。這邊有本地品味黃秋生,那邊出久別重逢馮德倫。兩大平台在電視youtube大亂鬥的時候,美團莫講電視廣告,影片廣告都只是普通動態短片,當中沒有中港明星,連演員讀稿介紹都沒有。就結果論而言,這些廣告好像完全沒有效果。

 

如果一開始貼海報效果更好,就不會有人拍廣告。廣告的作用是以新鮮感引發討論,無可否認的是,市場驗證了明星效應不如平十元八塊,大家口中的branding不如多叫一盒麥樂雞放入口暖胃。可見未來,傳統多元化廣告如明星電視、本土手繪動畫的製作成本會被大大降低,無疑是對一眾廣告界人士的大炸彈。


消費者的啟示

 

現代人聰明,擅長減低風險,最大化自己利益。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成王敗寇好像是天理。「有得平十蚊,點解要比貴啲?」如果我用結果論,Deliverloo敗走是一個港人選擇的結果。先旨聲明,市場並非二元對立,幫襯誰不幫襯誰沒有對錯之分,而是在於選擇,大家的選擇成就大家的市場。我以上提到美團如何暴力取得市場,作為消費者可以不理會,因為現階段與我們無關。但可見將來壟斷市場後,就不需要再大力提供優惠,而同時都不會改善原先受壓榨的員工和餐廳,形成獨贏狀態。消費者買服務取價低者,正常;最大化利益,正常;壟斷,都會正常。堆沙成塔,積小成多,是否一個好時機去思考自己的行為如何改變市場,是一個好的市場學練習。香港人,仲有得選擇。

© 本文由作者【李安留言】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