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自僱人士的再反思──時間及自我管理

Tiger Lam

Tiger Lam

2025年2月17日

Image by rawpixel.com on Freepik
Image by rawpixel.com on Freepik

不少人嚮往自僱的自由工作模式,是希望擁有時間自由。然而,時間自由不代表必然是「工時短,假期長」,而且自僱人士在時間管理方面的自律性要比打工族高許多,才能享有真正的時間自由。

打工族的時間是賣了給僱主,由僱主為自己定立工作時間,工作以外的時間就是工餘和假期,因此Work Time及Me Time是界線清晰的。另外,由於每個行業都有旺季和淡季,在旺季時,打工族的工作量常常是超負荷,甚至要超時工作,導致工作與生活失去平衡;但在淡季時,工作量雖然大減,但在Work Time也不能做私人的事,也不見得Me Time是增加了多少。

在自僱人士的世界卻截然不同,工作與生活,Work Time及Me Time並沒有明顯的界限,特別往往自僱人士的興趣就是工作本身。因此,自僱人士是要懂得在服務對象的需求及自身的需要之間找到平衡點,然後制定時間表。

以自媒體工作者為例,許多人認為做自媒體很自由,但在筆者看來,做自媒體更需要自律,因為自媒體工作者必須做到定期更新,否則很難保持穩固的流量與粉絲。因此,自媒體工作者需要制定一個更新視頻的時間表,若制定了每日更新1次,就必須持之以恆,成為一種規律,不要心血來潮時,每日發幾條片,但沒動力時,就一星期都不發1條片。

當然,這也引伸管理時間的另一個法則,就是循序漸進。再以製作視頻為例,筆者建議初學者,較理想更新視頻的頻率為每週1至2次,為什麼?首先,初學者許多基本的技巧和知識仍未熟練,製作一段視頻所花的時間較長,如果一開始就每天更新,所花的時間成本太大;而且,初學者很難一開始就製作出高質量,吸引大量流量的視頻,因此即使每天發片也是每天流量很低的片,這反而會令人產生挫折感。若一開始每週製作1至2段視頻,就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探索如何製作出高質量的作品,當日後製片技巧熟練了,再提升產量。

固定的時間表,然後貫徹實行,對自僱人士來說是很重要,否則就會陷入由情緒主導工作與作息的混亂狀態。但有些特別時刻,在時間運用上也需要具備彈性,不要一成不變。以Busking為例,筆者Busking的頻率為平均每週1次,但在農曆新年初一至初四,筆者每天都有外出Busking,因為在農曆新年所收到的賞金會更多,而且演唱的氣氛會更熱烈,這就是按特別需要打破了平常規律的例子。

最後,既然自僱人士需要自律地按時工作,有時更會按需要付出額外的工作時間,那麼,自僱人士會不會陷入另一個極端,變成比打工族更為「工作狂」的人?由於自僱人士沒有界線清晰的假期,因此需要領略到休息的本質。休息在本質上,就是通過身體情緒的放鬆及思想心靈的沉澱,達至身心靈重整與更新的效果,以至更有力量走更長的路。有固定的假期,不等於能擁抱真正的休息。如果抱著思慮煩擾的心在假期打理家務甚至去旅行,身心靈也不會得到重整與更新。

有見及此,要學會真正的休息,內心要先學懂安靜下來,以安靜的心感受自己,感受大自然,體察身邊的人和事,這樣在腦海與心靈中會產生一些新的靈感,對自己及對生活都會有新的發現,特別對於從事創作類型的自僱人士,這種體驗尤其重要。因此,筆者也不建議太頻繁產出作品,因為在產出的過程中需要有空間及時間去學習新知識及沉澱下來獲取新靈感,這樣才能達至工作、生活、作息的平衡狀態。

© 本文由作者【Tiger Lam】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