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從迷上粉彩藝術開始

Iris Lau

Iris Lau

2025年2月15日

The Sun Behind Fuji Mountain
The Sun Behind Fuji Mountain

香港主流職場的不健康,是全球首屈一指的。我於<工作與生活平衡的重要性>一文提到,在大學畢業後我曾經受到傳統辦公室工作的困擾,先後患上了蕁麻疹、抑鬱症及創傷後壓力症(PTSD)。由此可見,職場不健康導致引發精神疾病及其他亞健康問題也是常見的都市病。

後來,我在治療抑鬱症期間,我接觸了藝術治療,並開始接觸和諧粉彩,於是考取了日本和諧粉彩準指導師證書資格。這的確比吃藥還要有效健康,還使我思考怎樣善用自己的Me Time培養個人興趣。畢竟,隨著年紀增長,離開了群體生活,面對自我的時間也增多了,而享受一個人獨處也是一門學問。

和諧粉彩源自日本,由細谷典克先生於2003年創立的一門大眾藝術。細谷先生原是一名銀行家,他發現日本人在職場上情緒壓抑的問題很值得正視,於是想藉一種簡單、放鬆的作畫方法,讓人們從中獲得放鬆、愉悅的感覺,於是透過這門藝術紓解壓力與情緒。隨後,他成立了日本粉彩希望協會JPHAA,並希望把這門藝術推廣開去,讓更多人感受到藝術療癒的威力。我認為日本社會跟香港社會同樣壓抑,所以和諧粉彩也十分適合在香港推廣傳播。

和諧粉彩(Pastel Nagomi Art),「和」即Nagomi,有「和諧」的意思。和諧粉彩的創作方法就是用手指黏上乾粉彩,然後塗抹在畫紙上。當指頭與畫紙摩擦時會產生特別的質感,在作畫過程,使人達到一種和諧融合的放鬆狀態,在心靈上尋獲空間。生活在都市裡,人們的日常滿載壓力,總為現在、將來而擔憂,而和諧粉彩正提倡一種活在當下的概念,讓創作者專注在紙張上,從藝術色彩中拾回屬於自己的寧靜時間,撇除憂慮,這亦稱為「靜念(Mindfulness)」。透過簡單的藝術提起靜念,重點在於作畫的過程。和諧粉彩是一種不需要任何繪畫經驗的藝術,只要任何人願意嘗試,就可以隨意在粉彩中尋找屬於自己的顔色,每個人畫出來的畫作都是獨一無二的。成品不是和諧粉彩的重點,過程才是。

而和諧粉彩的顔色一片粉嫩,讓人聯想起童稚爛漫的感覺,其實它的顔色並不限於粉色系,也會用到深沉的顔色,尤其在繪畫陰影的時候,就像人生一樣,不是只有明亮的顔色,也有陰暗的一面,而透過不同顔色可以表達不同情緒。事實上,人生路上有光明的時候,但光處必有暗角,在畫紙上正正展現了一種空間,無論風光明媚還是風雨襲來,都能使學員一一欣然地記錄下來。

在和諧粉彩作品裡,櫻花、富士山、火車等圖案為其常見的取材,創作者也可透過日常事物作為創作主題;而導師每次上課時都會定出不同主題,抽象的如畫「圓」,實在的如花草、人物等題材。上課的時候,學員們依照導師的示範去畫,雖然畫有所本,但是不同創作者畫出來的作品都會有很大分別的,譬如畫山林,每人心目中的山都是不一樣的,在同一題材上盡見學員們在細節中顯露的個人特色,例如顔色、形狀、方位、圖案大小等。在課堂開始時,導師會準備一副顔色牌,讓學員們輪流抽牌,根據手中抽到的顔色介紹自己。此外,和諧粉彩十分看重色彩運用,所以希望在課堂之始讓學員們思考自己與顔色之間的關係,而抽到的顔色將會是學員們用在畫裏的第一種顔色,從這個入門的練習中,培養顔色敏感度,繼而進入狀態。

抽過顔色牌後,學員需要處理紙張的問題。和諧粉彩用紙規定15×15厘米,與粉彩盒子的尺寸一樣,設計用意是希望創作者完成畫作後方便收藏。現時市面上並沒有這種尺寸的紙張,所以第二步就是要裁紙。裁好尺寸後,在紙張四邊黏膠紙以留白邊框,在導師示範運用粉彩方法後就可以開始畫,完成一幅粉彩畫一般需約一小時。完成畫作的最後步驟,就是撕掉四邊的膠紙。撕紙時,若想做到自然而富手工感的毛邊效果,重點在於撕掉膠紙的過程,而撕紙可達到Mindfulness的效果。至於每一個人撕紙時的力度、方向各異,當把膠紙從畫紙上撕出來時,白邊的形態、效果都會有所不同。其實在紙張上由選取顔色開始,作畫的每一步都是療癒過程,即使簡單如剪紙,最重要是緩慢、精細的手工過程。和諧粉彩講究步驟與過程,重視畫作的質感,讓學員們在處理抽象與實在的圖案之間,儲備正能量。

和諧粉彩藝術沒有蘊藏高深的道理,而畫畫本身是一件很自然的事,一步一步地畫,就如同呼吸般純熟。而過程中會使人能夠得到平靜,減低情緒波幅。「只有能夠安住一個時刻才能得到平靜」,如何專注當下,是都市人的一大課題,相信這也是和諧粉彩藝術逐漸在香港興起的原因。

© 本文由作者【Iris Lau】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