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 ChatGPT 製定研究題目:從靈感到可行性的完整指南

Owen@taekwondowen

Owen@taekwondowen

2025年2月11日

Cover image

在學術研究的世界裡,制定一個合適的研究題目是整個研究過程的關鍵起點。研究題目不僅決定了研究範疇,還影響著資料收集、分析方法,甚至最終的研究價值。可惜,很多研究生或學者在設定研究題目時都會犯上一些常見錯誤,例如過於理想化、範圍過闊、缺乏理論基礎、沒有合適的方法,甚至沒有研究價值。

而現在,隨著 AI 工具的普及,ChatGPT 可以幫助研究者更有效地制定高質素的研究題目,避免這些問題,並確保研究題目具有可行性和學術價值。本文將探討研究題目的基本元素常見錯誤,以及如何利用 ChatGPT 優化研究題目

一、制定研究題目的基本元素

一個好的研究題目應該具備以下幾個基本元素:

1️⃣ 明確性(Clarity):研究題目應該清晰,讓讀者可以立即理解研究的重點。例如:「如何提升老年人運動參與度?」比「運動與老年人」更具體。

2️⃣ 可行性(Feasibility):研究題目應該符合時間、人力、資源限制。如果題目過於宏觀,例如「全球氣候變遷的影響」,研究者難以在有限時間內完成。

3️⃣ 學術價值(Academic Value):研究應該有理論基礎或實務應用價值,例如:「社交媒體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比「社交媒體是否好或壞?」更具研究價值。

4️⃣ 原創性(Originality):研究題目應該有新意,避免重複過去研究。例如:「ChatGPT 在社會工作中的應用」相比「AI 在社會工作的應用」更聚焦於新興技術。

5️⃣ 可測性(Measurability):研究題目應該能夠透過實證研究(如問卷、訪談、數據分析)來驗證,而非單純的個人觀點。

 

二、一般人在設定研究題目時的問題

即使了解研究題目的基本要素,許多研究者仍然會犯下一些常見錯誤,導致題目過於理想化、無法實行或缺乏學術價值。以下是幾個主要問題及實例分析:

2.1 太理想,忽視現實可行性

許多人制定研究題目時,容易設定一個過於完美的研究方向,例如:「如何解決全球貧困問題?」這樣的題目雖然宏大,但研究者可能缺乏足夠的資源來驗證。

如何修正?

  • 縮小範圍,例如:「探討基本收入政策在改善香港基層家庭經濟狀況的可行性」。
  • 聚焦可行的變數,如特定地區、特定人群,並結合現有數據或案例分析。

2.2 研究範圍太闊,難以聚焦

研究範圍過大是許多初學者的通病,例如:「社交媒體對人類行為的影響」。這樣的題目涵蓋太多方面(心理學、社會學、商業等),難以在有限時間內完成。

如何修正?

  • 進一步細化,例如:「Instagram 使用頻率與大學生的自尊水平關聯研究」。
  • 確定變數,如研究特定社交媒體平台、特定年齡層,或特定心理影響。

2.3 預設立場,缺乏科學性

有些研究題目帶有強烈的主觀偏見,例如:「電子煙一定會導致青少年成癮嗎?」這樣的問題已經假設了結論,缺乏科學性,影響研究的公正性。

如何修正?

  • 改為中性問法,例如:「電子煙使用與青少年尼古丁成癮之間的關聯研究」。
  • 採用開放性探討,例如比較不同因素對結果的影響,而非直接假設因果關係。

2.4 沒有合理的研究方法,無法驗證

有些研究題目沒有可行的研究方法,例如:「人類未來是否可以移民到火星?」雖然有趣,但目前無法實際驗證,缺乏研究基礎。

如何修正?

  • 聚焦目前的技術發展,例如:「探討 SpaceX 火星移民計劃的技術挑戰與可行性」。
  • 研究特定領域,如生物學、物理學中的關鍵挑戰,而非過於科幻的方向。

2.5 沒有研究價值,缺乏貢獻

有些研究題目雖然可行,但缺乏學術價值,例如:「人們是否喜歡喝咖啡?」這樣的題目過於普通,無法提供新的學術見解。

如何修正?

  • 提升學術價值,例如:「探討咖啡因攝取與大學生專注力的關聯」。
  • 連結更大的議題,例如公共健康、心理學或生理影響,增加研究的意義。

 

三、如何利用 ChatGPT 解決研究題目問題?

ChatGPT 可以成為研究者的最佳助手,幫助制定更精準的研究題目。以下是幾種使用方式:

1️⃣ 縮小研究範圍

👉 指令示例:「請幫我將這個題目『社交媒體對心理健康的影響』變得更聚焦,並提供三個不同的方向。」
💡 ChatGPT 可能的回應

  • 「探討 Instagram 使用時間與青少年焦慮症的關聯」
  • 「分析 YouTube推薦演算法如何影響大學生的睡眠模式」
  • 「研究社交媒體上的假消息對用戶心理壓力的影響」

2️⃣ 改善研究題目的可行性

👉 指令示例:「這個題目『如何解決全球氣候變遷』太大,請幫我縮小到可研究的範圍。」
💡 ChatGPT 可能的回應

  • 「探討香港減少碳排放的政策與市民行為改變之間的關聯」
  • 「分析歐洲碳交易市場對企業減排行為的影響」

3️⃣ 檢查研究題目是否有預設立場

👉 指令示例:「這個題目『電子煙會導致青少年成癮』是否有偏見?可以怎樣修改?」
💡 ChatGPT 可能的回應

  • 「改為中立問法,如『電子煙使用與青少年成癮行為的關聯性』」
  • 「可以研究其他因素,如『家庭環境如何影響青少年的電子煙使用率』」

4️⃣ 提供適合的研究方法

👉 指令示例:「這個題目『咖啡因對記憶力的影響』,應該用什麼研究方法?」
💡 ChatGPT 可能的回應

  • 「可以使用實驗設計,例如讓受試者在攝取咖啡因後完成記憶測試」
  • 「也可採用橫斷面研究,調查不同咖啡因攝取量的人的記憶表現」

結語

研究題目的制定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科學。透過 ChatGPT,研究者可以更有效地縮小範圍、提升可行性、避免偏見,並獲得合適的研究方法建議。只要善用 AI 工具,每個人都能制定更高質素的研究題目,為自己的研究奠定堅實基礎!

© 本文由作者【Owen@taekwondowen】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