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論驚怕,川普上台恐懼嗎?

海中地職人

海中地職人

2025年1月25日

圖片來源︰Amazon
圖片來源︰Amazon

美國時間一月二十一日,華盛頓的區主教瑪莉安.艾嘉.畢蒂(Mariann Edgar Budde)在就職禮拜對出席的新任總統川普說︰「奉主的名,我請求你放過國內正擔驚受怕的人。」(In the name of our God, I ask you to have mercy upon the people in our country who are scared now.)畢蒂主教稱 LGBTQ 兒童正擔心性命不保,又指好一批勞工只是沒有「恰當的證明文件」(have the proper documentation),並非罪犯,但面臨遣返,請求川普放過他們。

 

事後,畢蒂主教向《紐約時報》表示,她並不特意點總統的名,只是代受驚的移民和 LGBTQ+ 群體呈請,懇請總統顧念惶恐中的人民。國家信任總統,而總統其中一項應有特質是仁慈。可見在禮拜至往後,畢蒂主教的想法一以貫之︰有人恐懼,應該安撫他們。

 

英國思想家、評論家 Douglas Murray 接受澳洲天空新聞(Sky News Australia)訪問時狠批畢蒂主教的言論,認為神職人員在禮拜應講聖經,而不是政治,評論川普和政策的則大有人在。二零二二年 Douglas Murray 著的《The War on the West》出版,部分內容述及教會如何受「自鳴覺醒主義」(wokeism)影響,偏離教會本旨。就在聖經、教會傳統之中,也有關於面對恐懼的教導。

 

《舊約聖經.創世記》記載亞伯蘭離開本土的故事。亞伯蘭生於兩河流域的吾珥(Ur),該城位處今日伊拉克南部。某日,當他住在哈蘭(今土耳其南部)時,耶和華指示亞伯蘭離開本土本族,前往未知的地方。亞伯蘭七十五歲時,帶同家眷、財產,前往迦南。聖經沒有交代耶和華指示亞伯蘭遠離故土的理由,也沒有明寫亞伯蘭思慮甚麼,總之脫離父家、熟悉的文化,遠赴人地生疏的地方,甚至終點在哪也不知,就做了上古時代有紀錄的移民始祖。後世演繹這段故事,指出信靠神的,應當全然倚靠,當知悉某事是神的指示,就應無所畏懼勇往直前。

 

《舊約聖經.約書亞記》記述以色列人從為奴之地埃及逃走後,在曠野流浪,再進入迦南的故事。故事的主要人物約書亞是當時的部族領袖,帶領以色列人進入或侵略(視乎讀者解讀)迦南,當時約書亞已經歷多次戰事,以往亦擔任上一代領袖摩西的助手,但迦南對於當時的以色列全民,乃未知國度。加上風聞當地乃流奶與蜜之地,想必國富民強,流落超過一個世代的以色列殘兵貧民,豈能批其逆鱗?耶和華卻對約書亞說︰「我豈沒有吩咐你嗎?你當剛強壯膽,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因為你無論往哪裏去,耶和華你的神必與你同在。」(《約書亞記》一章九節)吩咐約書亞指引百姓遵從神的指示,竭盡所能進入迦南。期間他們經歷多場戰事,每次都在看似不可能戰勝的情況下擊潰對手。

 

現代世俗化、講究學理的基督宗教並不採原教旨主義的進路,不會逐字逐句理解聖經字面的意義,不排除聖經具備神話色彩、人為因素的可能,但教義始終不變,就是仰望基督宗教信仰的神,以他為終極主宰,遇上令自己恐懼的事時,並非掃除該造成驚怕的事物,而是背靠至高神,克服內心恐懼。要探索未知領域,就邁步直往;要力拼強敵,就奮勇作戰。川普對待非法入境者(北美左翼稱他們為「未登記移民」)和性小眾的政策或許失當,按照聖經教導,請先祈求神諭,靜聽神的指示,若指引離開本土,就當離開,而不自稱「LGBTQ+ 難民」、「少數族裔難民」,反而帶著榮譽開拓神的國度。再者今時鄰近的加拿大擁抱自鳴覺醒主義,向這干人等大開中門。若神指引與惡勢力一戰,重掌美國神聖領土,就與川普這類撒旦宣戰,在司法制度、議會、輿論等任何場域,誓要把他擯下總統寶座。

 

論恐懼,可不只川普當選後才見。大量學校和業餘的女子運動員在更衣室與生理上是男性、卻自認女性的人肉袒相見,那些女生絕不願給男性看見自己的身體,也不欲看見男人的生殖器,她們恐懼。英國傳媒近來揭發過往多年,有巴基斯坦裔的強暴集團,誘拐少男少女,威逼利誘施以暴行,執法部門卻敷衍塞責,甚至有包庇之嫌,身處種族多元社區的居民恐懼。已經造成的恐懼不見畢蒂主教談及,川普甫就任,主教就背靠十字架,面向眾聖徒,大肆宣講未來的恐懼,規勸總統仁慈。對待女運動員、社區內的少男少女及家長,就可漠視他們的恐懼?

 

反觀香港,二零一九年七月二十一日,在恐怖襲擊中保護市民的立法會議員林卓廷,由原告被誣陷成被告,已被囚四年,他在一月二十二日呈交法庭的求情信引用羅斯福總統的名言︰「無所畏懼,惟獨恐懼本身。」(Nothing to fear, but fear itself.)恐懼當前,任何人都變得渺小。恐懼亦會化為眼罩,遮蔽前路,令人只見恐懼不見其他。基督宗教並不主張如何撥走恐懼,也未必直勾勾與它逆視,而是仰望上主,支取力量和盼望,繼而視察四週,探索未盡用的可能。

 

© 本文由作者【海中地職人】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