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歲,到底在迷茫些什麼?

小船兒
2025年1月11日
讀書時期,長輩、老師會說要努力讀書,將來才能升讀到大學,畢業出來之後就能找到高薪厚職,人生就彷如開掛般能平步青雲。無可否認,大學畢業證書是大部分高薪工作的門檻。可現實的是,大多數畢業生都沒有從事本科所修的相關行業,而且起薪點也不足兩萬。這一點不會在課堂上學到,只有親身踏入社會時才能實在地體會到。
中小學時期由學校、家長安排好學習和生活的一切,到大學時期半自主式安排的過渡階段,再到後來成為社會人,要開始為自己人生打點所有。中間的跨度實在太大,給予的適應時間卻太少,容易令人產生措手不及的忙亂感。
先不談讀書時期所學到的大部分知識大概率都已還給老師,在工作上多半要求的不是學術性的理論知識以及考試的答題技巧,而是由頭學起的相關工作技能、實幹經驗、處事態度,還有如何待人接物。
專注學習課本內容的乖乖學生們,絕對不會提前想到,招聘廣告上的要求是怎樣,實際投身工作又會是怎樣的處境;那些不太關心學校學習的學生,早早踏入社會工作做事,反倒磨練一身社會人所需具備的硬實力。
由事事被安排穩妥的孩童,長大成要為自己人生負全責的大人。從前的生活有父母打理,只需顧好學業就好;現在不但要找一份對得起自己學歷的體面工作,也要接手處理自己的日常起居、生活種種小至三餐吃什麼大至成家立業。
在社會打滾一段日子後,才會慢慢接受「大多數人包括自己都是平庸」的事實。眼看從前認識的同學、朋友、年紀相若的人所走的路都相差無幾:畢業出來找份人工不錯的工作,後來拍拖到結婚,再之後生小孩組織家庭……生活的擔子愈益繁重,不僅要養活自己,而且「上有老,下有小」,似乎就這樣一直過活,直至到人生盡頭。
三十歲是默認開始衰老的年齡數字。被濃縮的人生就是要在二十頭至三十歲之間把這些平庸之事一一完成,才能稱得上為「達標」。可又有多少人因為在這段有限時間內做不到其中的一兩項,感到挫敗、失望,甚至對自己的未來失去信心?這種要求對人生單一的概括化是不合理且苛刻的。
人生有很多種活法。二十多歲的人迷茫在於未能擺脫主流框架的綑綁,去尋找框架以外更符合自己的路向。只有不斷摸索及發掘,才能愈加了解自己,從而找到更適合自己的人生活法。二十多歲僅僅是個尋找和塑造自我的開始,人生路仍然很長,人人步伐不一,無須過於焦急地完成社會附加於人的「功課」,這功課亦不是非做不可。
二十多歲,多嘗試、多體驗,積累人生經驗,勿急於求成,應一步一腳印、踏實地做事,自然就能走出迷茫的狀態,過上自己想要的人生。
© 本文由作者【小船兒】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