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ChatGPT令功課由B變A?利用AI協助深入剖析評分標準與應用技巧!

Owen@taekwondowen
2025年1月10日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迅速發展,像ChatGPT這樣的AI模型已成為不少大學生完成功課的秘密武器。然而,這種工具並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寫作輔助,若運用得當,它甚至可以幫助學生從學校的評分標準中獲得深刻的反饋並進一步提升功課質素。更重要的是,AI的參與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建立更深層次的理解,從而提高他們的學術能力和自信心。
第一步:了解學校的評分準則
一般大學的學科會提供清晰的評分標準,以說明功課需要達到什麼程度才會獲得什麼評級。這些標準通常包括但不限於邏輯結構、內容深度、語法正確性和參考資料的使用等。學生可以從課程大綱、教授提供的指引或過往的評語中找到具體的要求,並據此設計功課的框架。
以某些學科為例,評分標準可能包含以下內容:
- 知識層面 (40%):是否正確應用相關概念或理論。
- 分析層面 (30%):是否提供清晰、具邏輯的分析,並輔以事實和例子支持。
- 結構和組織 (15%):是否有清晰的段落結構,表達是否準確且條理分明。
- 寫作表現 (15%):語言是否流暢、準確,引用是否符合學術要求(如APA或MLA格式)。
例如,某一篇論文的優秀標準可能包括“應用準確的理論以解釋問題,並以具體事例支援分析”。掌握這些評分準則後,學生應將其轉化為具體的評估指標,以便在寫作和修改過程中針對性提升。
第二步:讓ChatGPT進行初步評審
在完成初稿後,學生可以輸入自己的功課內容以及評分標準至ChatGPT中,並請求其根據標準進行初步評審。例如,輸入內容可以如下:
“以下是我的論文初稿,請根據以下評分標準進行評審:
- 主題是否清晰並直擊問題核心?
- 支持論點的例子和數據是否充分?
- 引用格式是否符合APA標準? 同時,請提出改善建議。”
ChatGPT會根據輸入的內容,提供針對性的反饋。例如:
- 主題部分的建議可能包括:“建議在引言中更明確地指出論文的目的,並簡要概述各章節的結構。”
- 支持論點的反饋可能為:“第2段中的例子雖然有趣,但缺乏數據支持,建議補充具體數據或研究結果。”
- 引用格式的提示可能是:“第3頁的文獻引用中,APA格式應將年份括號移到作者姓名後。”
你能夠給予的指引越多,ChatGPT所能產生的回饋便越有用。ChatGPT不僅可以指出不足之處,還能提出建議如何修正。例如,若論文缺乏關鍵數據支持,學生可以要求ChatGPT推薦相關的研究或資料來源,以補充內容。
第三步:結合建議進行優化
拿到ChatGPT的建議後,學生應仔細分析這些反饋並結合自身的理解進行修改。這一步不僅可以提升功課的完成度,還能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自己文章中的不足之處。例如,學生可能發現某段落的論證力度不足,這時可以加入更多的學術資料或親身例子來補充說明。若學生希望進一步強化某個論點,也可以請ChatGPT提供具體的擴展建議。
此外,優化過程中,學生還可以利用AI進一步提升文字表達。例如,若某段落的表述過於冗長,ChatGPT可以協助將其精簡,提升閱讀流暢度。同時,學生應留意在修改過程中保持文章的個人風格,避免因過度依賴AI而失去原有的寫作特色。
第四步:利用AI進行語法和格式檢查
除內容外,語法和格式也是評分的重要部分。ChatGPT可以作為一個出色的語法檢查工具,學生可以輸入如下內容:
“請幫我檢查以下段落中的語法錯誤,並指出是否有表達不夠清晰的地方。”
此外,若學生對於參考文獻格式不熟悉,也可以輸入相關資料並請ChatGPT生成符合要求的格式,例如:
“以下是我要引用的資料:‘Author: John Doe, Titl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Education, Year: 2023, Publisher: Academic Press.’請幫我生成APA格式的引用。”
ChatGPT將提供正確的格式,並減少人工輸入錯誤的機會。同時,學生還可以根據生成的格式與課堂要求進行比對,確保完全符合學校的規範。
第五步:結合多種工具進行多角度提升
除了ChatGPT,學生還可以結合其他AI工具進一步提升功課質素。例如:
- 文獻檢索工具:如Google Scholar或ResearchGate,幫助查找更多權威資料。
- 抄襲檢測工具:如Turnitin,確保功課的原創性。
- 專業語言工具:如Grammarly,進一步提升語法精確度。
這些工具與ChatGPT互相補充,能幫助學生從不同層面全面提升。
反思與未來發展
運用ChatGPT完成功課不僅是一種技術革新,也是一種學習思維的轉變。從機械式完成功課到深度參與改進過程,AI的參與使學生得以成為自己學術成長的主導者。但值得注意的是,學生應避免完全依賴AI,因為最終的目的是提升自己的批判性思維與表達能力。
未來,學校或許可以更進一步,將AI工具納入正式教學中,讓學生學會如何高效地利用技術進行學術創作,同時培養對AI產出的反思能力。例如,學校可以開設專門課程,教授學生如何有效利用AI工具進行研究和寫作,並結合倫理教育,探討AI在學術中的界限與責任。
如此一來,學生不僅能在學術上進步,還能在這個數碼時代中擁有更強的競爭力。同時,這也將推動整個教育體系的進步,讓技術與學術形成更和諧的結合,實現教學與學習的雙贏局面。
© 本文由作者【Owen@taekwondowen】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