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正向教育變成「偏向教育」

海中地職人
2024年12月16日
莊子說︰「名者,實之賓也。」古往今來, 人類似懂非懂很多詞語,又把它們傳承下來,不同人對同一詞語的演繹,可以大相逕庭。在教育界有相同現象,一直以來幾乎每家學校都聲稱辦「全人教育」,內涵可以大異其趣。流行多年的「正向教育」(Positive Education)也是如此,「正向」在普羅大眾的演繹更可謂千差萬別。
「正向教育」源自「正向心理學」,由美國心理學家馬田.薛力文(Martin Seligman)在一九九八年提出。薛力文指當時的心理學過份著眼於治療病症、失調,主張心理學更應導向心理健康、抗逆力和修復,提升日常生活優於頭痛醫頭。其中研究者和理論不少,以下抽選部分理論,反映該派別的特點。
首先薛力文提出幸福人生可分三類,他探討箇中內容,該三類分別是︰
愉悅生活(pleasant life)︰又稱「享受生活」,研究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體驗正面情感,薛力文稱最短暫的喜悅最不重要。
美好生活(good life)︰研究人全情投入從事的活動時,所獲得的益處。「心流」(Flow)的理論與此相關。
有意義的生活(meaningful life)︰又稱「歸屬生命」,探討人投身於比自己大或長久的事物(例如大自然、組織、傳統、信仰等),如何獲取歸屬感、意義、人生目標等正面心理狀態。
由此發展「PERMA 模式」,用以概括理論主旨,PERMA代表︰
Positive emotions 積極情感︰導向良好結果的情感,該等結果包括長壽、健康的社會連結。
Engagement 投入︰全情投入從事活動,達致專注、喜悅的狀態。
Relationships 關係︰健康的關係促進積極情感,互相積極回應亦有助建立更佳關係。
Meaning 意義︰尋找事物意義,瞭解自己以外有更重要的事,持續尋覓意義助人達到理想目標。
Accomplishments 成就︰追尋成就或精通的事物。
應用至教育層面,則引導學生發掘潛能,培養穩定情緒,學懂注視自身以外的事物,克服困難和負面情感,增進社交。
上文部分 positive 譯作「積極」,而非「正面」,正是針對 Positive Psychology 以至 Positive Education 被曲解的關鍵。Positive 當然可以作「正面」解,但該等「正面」並不一定是現今普遍所認定的「排除負面」,在 Positive Psychology 裡,邁向正面事物、建立健康生活的進路,謂之 positive。該派並不否定負面情緒的存在,只是務求處理。確定崇高的目標,追求健康、滿足的生活,過程發掘各種可能,又不忽略所謂「負面」的事物,最好稱這態度為積極。
可是這重翻譯引起的誤會極大,在華人社會中,被「正面」擺弄,影響所及由現在幼兒的父母直至祖父母一輩。他們以為教育孩童務必正面,正面就是鼓勵、讚賞,於是事無大小都讚「好叻」、「好叻」,繪畫無論如何都讚「好靚」,卻不反省為何「表現叻」和「繪畫靚」就是正面。更要命的是忌諱批評,生怕批評導致孩童和青少年自尊心受損,帶來負面情緒,遭受挫敗,從此一蹶不振。弔詭在避免批評,首先作了「批評」這行為,就是批評「批評」這項活動是惡劣的,所以不齒為之。既然批評罪大惡極,為何自己又評斷「批評」呢?
撇開這概念、哲學性質的層面,以正面為由避開批評,其實是逃避他們眼中「負面」的事物,也是恐懼負面而不敢正視,視而不見卻不能抹殺負面事物的存在。有學校亟欲建立學生自信,認為學生遭遇挫折會打擊自信,於是在學業、課外活動等領域都層層指引,掃除沿途所有障礙,恭迎他們前往預定的目標;學生也不是懵懂,他們在考驗不足之處貌似成功,自知沒有實在的歷練,終究不能建立自信。有成人過度相信鼓勵、勸誘的作用,認為說盡好話,可以激勵學生往好處發展,翻箱倒籠找丁點事稱讚;有些時候連受讚的人也未能信服,不但沒有由此獲得勉勵,還知悉面前的成人並不真誠,毀掉威信。還有成人擔憂批評會招致學生、少年、子女過度不適,說話永遠揚長避短,直至該批評時不批評,不講真話的地步;長久下去,下一代竟也真的變無知,掌握事實、社交、自省等能力都遜於他們正當發展的程度,彷彿與同年紀的人活在平行時空。對「正向」的錯誤演繹,令教育的起點偏差,差之毫釐,謬以千里,經年累月後,惡果就浮現。
即使正向心理學被誤讀,學界亦質疑它的主張和實踐時的缺失,但它的本意還是值得借鑒,就是人人理應朝向更佳生活,而不但求醫病。這種更臻完善的取向可謂「超越」,務求超越既有狀態,是人類本能之一,也是很多方面進步的原動力。引導學生超越,與發掘潛能相應。回歸基本,套一句《論語.子張》記錄子夏的說話︰「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每日知道自己所欠缺的,每月不忘自己所能做到的,可謂好學了。)這比許多最終還是凝望考試的終點,以及口號繁多的正向教育政策,來得更實際。
© 本文由作者【海中地職人】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