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丹利周記|習慣運動

士丹利周

士丹利周

2024年12月12日

來到英國,每天去Leisure Centre做運動時,看見這裏的人無論什麼年齡,都會習慣去做運動,到底這種習慣是如何煉成呢?
來到英國,每天去Leisure Centre做運動時,看見這裏的人無論什麼年齡,都會習慣去做運動,到底這種習慣是如何煉成呢?

當我來到英國,每天前往Leisure Centre運動時,我深刻感受到這裡的人無論年齡大小,都將運動視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們習慣性地將運動融入日常,如同上班、上學、吃飯和睡眠一般自然。上課時,我看到那些已經七十歲的老人家,體能居然不比我差,高難度的動作和舉重的重量甚至比我做得更好。這不禁讓我反思:這種習慣是如何煉成的?

曾經看過一本書《天生不愛運動》,書中提到人類不愛運動的原因之一,是因為我們過於聰明,會傾向選擇不勞而獲和便捷的方法達成目標。在香港,許多朋友認為每週抽時間做運動是非常困難的,每次邀請他們運動,他們總是搬出各種理由:工作太忙、幫子女溫習、早起太難、週末想多睡一會兒等。而他們會把時間花在追劇、喝酒或與朋友吃火鍋上,總是抽不出時間運動。當我建議他們每週運動五天時,大多數人都覺得不可思議,認為在香港根本無法做到。

相對於香港,英國的教育對運動的重視程度非常高。在校園內,每週都有不同的體育課程和運動項目,學生們從小就被培養出運動的習慣。例如,每兩週會有一天的遊戲日,學生們會去球場打球或參加一些有趣的活動。這種從小培養的運動習慣,讓英國人對於運動的態度顯得自然而然,他們不會覺得運動是時間的犧牲,也不會為了其他事情犧牲運動的時間。

這種態度讓我想到這裡的老人家。他們的體能保持得如此良好,無疑與他們從小就持續運動、養成習慣息息相關。由於運動在英國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這裡的Leisure Centre的會費也十分親民,每月大約500港幣左右便可享用所有設施,而且每天都有不同的健體班,適合各年齡層參加,例如瑜伽班、跳舞班、游泳班、kick-boxing、籃球班等等,都不需額外收費。

此外,運動對心理健康的正面影響也不容忽視。每天適量的運動可以幫助減輕壓力,提升情緒,讓人感覺更加愉悅和平靜。運動釋放的內啡肽被稱為“幸福激素”,它能有效減少焦慮和憂鬱的感覺。研究顯示,運動能夠提升多巴胺和血清素的水平,這些神經傳遞物質與快樂和情緒穩定息息相關。多巴胺在激勵和愉悅感中起著重要作用,而血清素則有助於改善情緒並減少焦慮。正是這些神經化學變化,使得運動成為提升心理健康的一個有效方式。在英國,我看到這裡的人們因為經常運動而顯得更加樂觀和充滿活力,這種身心的雙重健康,讓他們能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挑戰。

另外,夫婦一同運動也有很多好處。不僅可以增強彼此的身體健康,還能加強夫妻之間的情感聯繫。共同運動可以增加雙方的陪伴時間,並透過互相鼓勵與支持來增進感情。研究顯示,夫婦一起運動能夠提升彼此的動力,讓雙方更容易養成穩定的運動習慣,並減少運動過程中的孤單感。同時,這種共同的活動也有助於減少生活壓力,讓夫婦雙方在面對挑戰時更加團結一致。

要堅持每天運動,其實有一些方法可以幫助我們保持動力。首先,設定一個可達成的小目標,例如每天運動15分鐘,然後逐漸增加時間。其次,找到一項自己喜歡的運動,這樣更容易長期堅持下去。不論是散步、慢跑、瑜伽還是舞蹈,只要是自己感興趣的,都可以讓運動變得不再枯燥無味。第三,可以將運動安排在每天固定的時間,讓它成為日常作息的一部分,比如早上起床後或晚上看電視前。最後,找一個運動夥伴,無論是家人、朋友還是配偶,互相鼓勵和支持,可以讓運動變得更加有趣和有持續性。

這裡的人相信,每天運動可以強健身體,減少醫療支出。這樣的觀念讓我覺得十分受啟發。其實,如果每天願意花30分鐘運動,每月花數百元參加運動中心,比花錢看醫生來得更有效。希望大家也能想通這一點,養成運動的習慣,讓運動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吧!

14/10/2024–20/10/2024

© 本文由作者【士丹利周】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