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不會再讓自己拖延。。。

你有信心擊敗拖延症嗎?看看這本書,你或許會找到答案呢!
你有信心擊敗拖延症嗎?看看這本書,你或許會找到答案呢!

「拖延」彷彿是不少都巿人的通病,我也不例外呢!

以寫作為例,我常常閱畢書籍良久,才會動筆書寫心得。話說我已閱畢這本書幾個月了,可我一直在思索如何寫一篇完美的閱讀心得!為什麼?

因為我擔心若我寫得不好,或不夠精闢獨到,便會讓人失望,也辜負了愛讀我文章的人。更重要的是,若我是次表現不佳,我會自然而言覺得自己是一名失敗的創作者⋯⋯

噢!天像是要塌下來了呢!

連日來,我又頻頻對自己說:「我要做更多準備才能開始!」我需要寫大綱、劃段落,挑選佳句,最有意義的段落⋯⋯想著,轉眼原來已過了一個月,於是我不得已要開始寫作了,可心𥚃卻常感內咎,心忖:「我早點開始才對!」

《擊敗拖延》的作者尼爾.費歐博士(Neil A. Fiore)是心理學家,也是企業管理顧問。他稱以上的自我對話為負面對話,作者深明我們的拖延習慣並非基於不想做,而是一種「自我保護」方式,對抗事情或任務帶來的壓力和焦慮。

那麼,我們為什麼會拖延?究其原因,最主要是:
 


完美主義
 

 

我們常常會「將任務提升到離地一百呎的高度」 ,所以,「任何錯誤都等於死亡、任何失敗或拒絕都令你無法接受。」

「你要求自己做到毫無瑕疵⋯⋯」 (有可能嗎?我其實就是這樣!!)


 

 

逃避失敗或成功帶來的恐懼

 


很多人認定非要成功不可,不能接受或容忍失敗。或者,你的表現一直很好,成功了,便會面臨越來越高的標準,迫使自己更加努力,維持成功。

「這個專案就等於我,主管或客戶一定要喜歡這個專案,不然我做為一個人的價值就會受到否定⋯⋯」

可想而知,失敗的壓力是那麼大,怎能不拖延著⋯⋯
 


原來,最大的批判者是我們自己!
 


我們不允許項目不完美、不允許失敗,我們擔憂結果,於是拖延,期望找到最好方案,做到最好。

結果,反而遲遲未有開始項目,到最後死線迫在眉睫,便急就章完成,可時間不足的情況下結果往往不大理想。

 

如何擺脫拖延?



1. 善用反向行事曆 - 將工作以死線日期倒數,切割成小步驟,並為每細項訂下截止日期

2. 停止負面的自我對話,改用提高生產力的對話:如用「我選擇⋯⋯」取代「我必須」、「我可以先踏出一小步」取代「這工作很艱鉅」

3. 堅持開始,對抗完成的恐懼

 

書中還提及各項對抗拖延的小技巧,以心理學的角度戰勝拖延、壓力和擔憂,非常值得像我這種患上「拖延症」的人作參考。

我非常同意作者所說的,拖延並非懶惰,也非一種性格缺陷,而是「在自我價值感面臨危機、產生龐大恐懼時,嘗試因應壓力的行為。」

你又有拖延症嗎?

 

© 本文由作者【nadnadlove 愛書.愛寫作.愛生活】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