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健康】《黎明前的全部》-- 讓互相支持鼓勵成為情緒病患者的救贖

病患者的「黎明」很多時取決於有否足夠的支持和鼓勵。(圖片來源 (劇照): https://www.filmcritics.org.hk/zh-hant/node/3314)
病患者的「黎明」很多時取決於有否足夠的支持和鼓勵。(圖片來源 (劇照): https://www.filmcritics.org.hk/zh-hant/node/3314)
病患者的「黎明」很多時取決於有否足夠的支持和鼓勵。(圖片來源 (劇照): https://www.filmcritics.org.hk/zh-hant/node/3314)

在現今的社會中,在你的身邊,不難發現或多或少都有人,或朋友、或親友、或家人患上不同程度的情緒病(或稱身心疾病)。除此以外,社會上也有很多人患上一些看似小毛病,卻會影響深遠的疾病。然而,有時候,可能由於認知不足的關係,這個社會對他們的包容也普遍委實不高。

你們可能有看過今年六月上映的《長夜盡頭的微光》(All the Long Nights),當中刻劃兩名年輕人如何在疾病中,不被理解中,而惺惺相惜、互相扶持的故事。早前,我讀畢這部電影的原作——由日本小說家瀨尾麻衣子著的《黎明前的全部》。

《黎明前的全部》這是一本特別的書,也是一本溫馨小品,更是一部寫實小說。

作者筆下的主角廿八歲的山添孝俊和廿五歲的藤澤美紗,二人年紀輕輕卻分別患上恐慌症(驚恐症)及PMS(經前綜合症候群),且在疾病的影響下不得以離開主流職場,退守至一家看似毫無競爭力的六人公司工作,可二人就是在這間公司意外地獲得「救贖」!

一次,藤澤因PMS發作而看不慣山添的行徑,變得煩躁而具攻擊性,令山添丈二摸不着頭腦。然而,他們亦因此而「不打不相識」,漸漸發現大家只是因著身心疾病而彼此看不慣。



無視「標籤」 互相療愈 
 


二人同病相憐,也因而越走越近,互相幫助、互相療愈。

教我特別深刻的一幕是,在寒冷的冬日,藤澤忽然帶備剪刀、斗蓬,毫無預警下跑到山添的家,說要替他剪髮,因為他的頭髮太不像樣了!其實是她深明理髮和看牙醫這些不可自控,需要任人擺佈的情境是恐慌症患者的「死穴」。

結果,不諳理髮的藤澤,替山添剪下一個令人哭笑不得的日本齊陰木偶髮型!可這次理髮也意外地讓因恐慌症而對人生失去希望,兩年沒有笑過的山添不禁大笑起來!
 


有一次,山添感覺藤澤即將脾氣爆發之際,急忙把她從辦公室拉到外面空地,不理會她煩躁指罵,只是著她拔野草分散注意力,成功替她找回平靜。

二人雖然只是同事關係,卻互相扶持,彼此守望,是職場難得的關係。本來,二人因着疾病而令職場、社會對他們作出不同的「標籤」,處於弱勢。

不少身患情緒病的人,或多或少都會感受到社會或上司、同事們對他們的不理解,或會低估疾病對他們生活上的影響,「明明是自己的生理和心理,卻有太多自己無法控制的地方。」

例如:山添的女友也不理解為何山添會突然由開朗活潑的社交能手,一瞬間變成不能坐公車、不能上餐館,只想一天快點結束的無望青年。山添最初也不能理解為何PMS對藤澤的生活影響會如斯的大。
 


互相支持 終見黎明
 


作者似乎希望透過本書傳達一個訊息:別輕視身心疾病,也別自以為了解情緒疾病,一些社會看輕的精神狀況,也著實困擾不少人,我們應關注並關懷被身心疾病困擾的病人。

事實上,我身邊也有些被情緒病困擾的朋友,也有些是替那些病人減輕困擾的醫護界或心理輔導界別的朋友。與這兩種身份的朋友交流,增加了我對精神健康的認識,也益發察覺病人不被理解之苦。

若大家可以多理解他們的處境,認識他們的困擾,拒絕「標籤」而互相支持鼓勵,患者也會從黑暗世界中看見黎明。

 

期望患者有天都可以安心說:「現在的我知道,夕陽一定會再度成為朝陽。」


 

© 本文由作者【nadnadlove 愛書.愛寫作.愛生活】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