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而「休」則演,演出「自由活劇」

海中地職人
2024年11月9日
十一月二日,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台在 YouTube 發佈訪問導演杜琪峯的影片,短短一週,有逾一百一十萬觀看次數,以廣東話影片而言,成績斐然。訪問甫面世,惹來親中共報章、議員、電影人連番鞭撻,指斥杜琪峯唱衰香港,能批評香港足證香港仍有言論自由,又說他近年江郎才盡,拍不了好電影不能諉過於香港環境。杜琪峯的執導造詣獲舉世公認,電影又是一門藝術,因此他可謂藝術家,本欄素來不談政治,就以藝術角度談談杜琪峯的訪問以至後來一片蛙叫蟲鳴,如何構成一件藝術品。
自人類文明史開展以來,藝術品普遍區別作者和觀者,作者創作藝術品,把欲表達的事注入其中;觀者閱覽藝術品,領略作者的意旨,解讀箇中含義,甚至不理會作者,自行賦予意義。不論觀者的行為如何,藝術品仍獨立於觀者存在。有現代藝術家從嶄新進路思考,就是觀者參與其中,作品才告完成,以下舉兩個例子。
一、The Weather Project
由冰島裔、在丹麥出生的裝置藝術家 Ólafur Elíasson 創作,二零零三年設置於英國泰特現代藝術館。觀者進入一個長廊形的空間,五層樓高,盡頭設置約二百盞小燈,構成一個巨形圓盤,發出橙黃色光線,模仿太陽。室內發放霧氣,令環境略帶迷濛。整個環境是寂靜之中,朦朦朧朧,前方透射宛若將起或將落的陽光。這只是 The Weather Project 的起始部分,精髓在後。該空間的天花鋪上一面巨鏡,觀者仰望可見自己和同處的觀者。不少觀者手舞足蹈,察看鏡中自己;又有人躺在地上,與日照天方的另一人遙遙對望。The Weather Project 旨在令觀者體察人與自然的關係,憑藉看見鏡中自己的一舉一動,令觀者視鏡中自己為觀察的對象,更可觀察這個人在空間的活動以及其影響。如是整件藝術品才告完成,或稱為達到目的。不知簇擁紅太陽亂舞的小嘍囉,有否這等基本自覺,省察自己在鏡中的模樣?
二、Black Slide Mantra
由日美混血藝術家、建築師野口勇創作,一九九二年樹立於札幌大通公園,Black Slide Mantra 是一道滑梯,以黑色花崗石建造。以功能而言,這就是一道滑梯,中間有一個小童高度的圓洞,穿過上一道樓梯,到頂就可經滑梯迴旋而下。以形態而言,流線型、單色、簡約造型,美觀是美觀,與大量上世紀中期的設計相類。本作最傑出之處是野口勇在滑梯建成後,表明作品尚未完成,還待無數兒童滑下,在花崗石上留下眾人遊玩過的痕跡,方告峻工。Mantra 中文譯作「曼怛羅」或「真言」,是印度至中亞一帶的宗教用語,意指藉語音引導修行者進入專注平靜的精神狀態,達到靜修的效果,該等語音可以具備實在意義,也可沒有,往往重複,與後世所理解的咒語相近。Black Slide Mantra 中 mantra 的意思或許套用該等意義,就是兒童反覆在滑梯步上再滑落,與公園週遭靜謐的景緻相應,玩樂者和觀賞者都可煉淨心靈。
杜琪峯訪問一出,方今資訊爆炸,個別一則報道比獨樹一角的滑梯更乏人問津,親共人士卻紛紛朝聖,團團圍住訪問日夜唸咒語,口誅筆伐,恰似 Black Slide Mantra 的小孩,擠擁到滑梯跑上又滑下,唸起令他們安心的曼怛羅。杜琪峯本來構思的《黑社會3》,因為社會應驗他所想,結果不宜開拍。現在竟然可以探索藝術的另一領域,就是接受訪問,再待蝦兵蟹將攻訐,繼而讓訪問連帶社會狀況,向公眾呈現今日世道如何。
今年六月三日晚,行為藝術家三木在銅鑼灣街頭默不作聲,不持道具下作奠酒、喝酒手勢,再在空中比劃「八九六四」字樣,隨即引來一隊警員包圍,帶上警車。三木不發一言,亦不帶備具象徵意味的物品,只有憑空作勢,表示「八九六四」四字是提不得的。如果沒有任何解釋,不加注目,相信旁人只見一名老人手指亂劃,但一經執法鷹犬煞有介事押解,驗證三木預判「八九六四提不得」為正確,整套行為藝術才告完成。
杜琪峯在訪問中表示堅持拍自己心中有價值的電影,他不冠以「香港電影」、「某某精神電影」等堂皇名稱,也從電影藝術的角度實在地指出為何有些電影好看、有些不好看,最後還是依據信念行事,能做多少算多少。「講好香港故事」聽了一年多,還未聽得見倡導者所謂的「香港故事」有何內涵,我斷不相信「夜繽紛」、「華服日」、「執笠經濟」就是,反倒杜琪峯有碗話碗有碟話碟(其實在訪問中也非常克制避忌),咬緊牙關實幹,更像香港某部分人的優秀一面,這也是藝術家仍然奮鬥的理由。
© 本文由作者【海中地職人】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