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毀掉一代人? 就是令年輕人失去希望

半宅職薯

半宅職薯

2024年10月16日

Cover image

香港專上教育經已十分普及,按道理,職場應該充滿生命力、動力和創意。但現在的情況卻恰恰相反,今天半宅職薯就和大家討論毀掉一代人的陷阱。

 

那個充滿希望的年代

記得我還在讀小學的時候,電視和媒體經常都會引用一句說話:「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勝舊人」。對的,那個年代就是嬰兒潮踏進社會不久的年代,整個社會都在給年輕人機會。但現在呢?「一蟹不如一蟹」才是我們這個年代的潛台詞。

 

積極變消極的大逆轉

大學教育在香港早已普及,不論是資助或者自資學位。今天你要找一個二十幾歲但沒有大學學位的年青人,其實也有一點難度。

 

那麼這應該是充滿生氣,年青人都在爭取錦繡前程的好時代啊!但為何我們總是覺得年青人欠缺一份生氣呢?半宅職薯認為有以下幾項原因:

 

在富裕中貧窮

今時今日資訊極度流通,大家不難聽到或見到有一些富二代憑藉父母努力而輕易爬頭上位的故事。年青人自然會覺得世界不公平,而這種不公平不單是主觀感覺,有時也是客觀事實,故此失去動力,也是人之常情。

 

當一粒齒輪的錯覺

年青人早在學生時代已經意識到,畢業之後踏進社會只能當一粒齒輪。其實「齒輪」這兩個字,本身並無褒貶意思,但年輕人想法傾向負面。大小齒輪其實也在發揮功能,即使是公司老細也是一粒齒輪,被時代和環境牽著走的。那麼職場新鮮人當一粒齒輪,又有甚麼問題呢?

 

還有四十年要努力的謬誤

有些剛畢業的年青人會想:既然還有四十多年須要工作,那麼現在為何不先去用時間探索一下世界,之後才慢慢去思考前路也不遲呀!

 

這種想法有一種非黑即白成分:彷彿一定要辭掉工作才能探索世界。其實即使有全職工作,也會放工放假的。在工餘時間探索世界,也並無不可。

 

無中生有的三十歲界線

很多年輕人都會問我一條問題:「如何在三十歲之前財務自由,有樓收租。」彷彿三十歲就是人生大限,也彷彿有一條放諸四海皆準的秘技。其實越是心急,便越難達成,也越易氣餒。當發現沒有這項必勝的秘技,便心生氣餒,繼而放棄。

 

毀掉一代人的方法

回應文章開首,我們香港社會乃至於每一個家庭,在這一個年代都用了很多資源去栽培,去教育年青新一代,希望他們各展所能貢獻社會。

 

對的,今天香港的年青人都受過教育,但原來要毀掉一整個年代的年輕人也不是一件難事:就是令他們主觀地失去希望。

 

結語

香港年青人走到今天這一步,每一位成年人都有責任。作為父母的我們,在批評其他年輕人「走精面」的時候,自己又有沒有教自己的小朋友破解考試制度而輕視知識;給予豐足零用錢,而不鼓勵他們進入職場吃些苦頭;叫他們每晚準時回家一起晚飯共聚天倫,而不繼續拼搏或者工餘進修?

 

我們的兒女也就是其他人口中的年輕人,換個角度,也是如是。

原文刊於 香港01  )

By

半宅職薯 

© 本文由作者【半宅職薯】創作刊登,原文刊登於半宅職薯研習所,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