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亦凡人

潘豫

潘豫

2024年10月4日

Cover image

不知道大家對於記者有什麼感覺?作為前報紙及電視台記者的我想簡單分享我自己的經歷。

在我心中,記者並不是成功人士但絕對是可敬的職業之一。在香港當記者的門檻頗低,基本上只要是大學畢業就能順利入門,而門檻低的結果就是當記者十分廉價。(當然電台、電視台、報紙、網媒的記者待遇還是會有點差別)。還記得我當初在海外大學畢業回來後第一份工作就是在某報紙擔任記者。拿著八千大元的月薪走走糴糴,日曬雨淋,而且還需要隨傳隨到,輪更工作。

 

不知你是否知道,記者工資低卻是一項要求多多的職業:

消化能力 – 在一個記者會上或者法庭內,記者會聽到一大堆內容。不少法庭案件一來就是一整天。面對龐大的資訊量記者必須懂得截取重點,以簡單的文字向社會大眾表述內容重點以及最精華的部分。

速記能力 – 在訪問環節中,部分受訪對象會侃侃而谈,喋喋不休。此時記者必須一邊記下對方的講話內容有什麼重點,另一邊廂又要記錄有哪句說話可以截取為對外播放的sound bite。

應變能力 – 記者需要因應受訪對象的回應進一步追問問題。或是需要懂得去問問題來套取sound bite。

語文能力 – 兩文三語是基本。在報紙當記者的話寫的文稿需要被編輯核稿,寫作能力相當重要;當時編輯說寫稿需要省略虛字的教誨至今仍然受用;至於在電視台當記者則需要學會精簡,畢竟每篇報導的篇幅有限,報導的內容需要精而簡絕對是對於語文能力的考驗。

體力 – 先不說當記者需要四處奔走。電視台記者就不時需要協助攝影師拿取厚重的腳架。最要命的是訪問時人多而且站位不佳的話為了躲避鏡頭需要“紮馬”從下而上遞咪高峰,邊蹲邊跪個十來分鐘是等閒事。

抗壓能力 – 數百人的記者會上舉手發問需要勇氣,對於知名度較高的媒體,記者發問會被視作必要。另外就是電視台記者有不少場合需要現場直播,面對全港觀眾的壓力不言而喻。

忍耐能力 – 也許是因為工作環境高壓,因此上司主管大都表現得較為暴躁。需要做好應對強硬上司的心理準備。在下就有曾經被罵得狗血淋頭的經驗。

社交能力 - 記者會或訪問結束後一般行家們會圍在一起複述剛才接收到的內容重點。人際網絡和交際能力絕對注定了一個人能否成為一名成功的記者。

 

說到這邊希望大家能體會作為記者的辛酸。當時身為記者的我作為社會新鮮人一開始會有報導真相的使命感,但用愛發電始終有用盡的一天,更多的熱情結局都只能被現實磨滅。這個也是我最後選擇轉換工作跑道的原因。

有時候我會開玩笑地說記者的經歷我已經不堪回首。但心底裡我認為這段經歷就像是木人巷的修煉過程。它帶給了我無比的自豪感亦滿足了我的虛榮心(畢竟我曾經是電視記者)。

 

我永遠會以自己前記者的身份為榮,希望這篇小文章能夠使你對記者另眼相看。

© 本文由作者【潘豫】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