睇文睇到頭都大埋?試下用 ChatGPT 做文獻回顧!

Owen@taekwondowen
2024年9月21日
你是否也有過這種感覺:一想到要做文獻回顧,就頭大得很?面對一大堆學術文章,不知道該從何下手。別擔心,今天就試試如何利用 ChatGPT,讓文獻回顧變得輕鬆又高效!無論你是剛入大學的新鮮人,還是正為畢業論文抓狂的研究生,這篇指南都會成為你不可或缺的學術助手。
文獻回顧是什麼鬼?為什麼一定要做?
首先先搞清楚,文獻回顧到底是什麼東西?
不少大學學生都認為,文獻回顧是一種逼使學生多些工作的無謂功夫,事實上,文獻回顧本身是為了保護學生不會輕易離題,或者過份出眾而被評為低分的重要部份。
簡單來說,文獻回顧就是在你的研究領域內,對已有的相關學術資料進行總結、分析和評論。這可不是簡單地堆砌別人的觀點,而是要找出研究之間的關聯、趨勢和差距。想像一下,你正在拼湊一幅拼圖,文獻回顧就是幫你找到每一塊拼圖的位置,讓整幅圖畫清晰可見。
為什麼要做文獻回顧?
了解現有研究:你總不能在別人已經探索過的領域再繼續鑽牛角尖吧?文獻回顧可以讓你了解已有的研究成果,避免重複勞動。這就像是走迷宮之前先看看地圖,知道哪些路是死胡同,哪些路通向出口。特別是一些研究的細節,你想像過的東西,如果已經有人失敗過,你是否還要多花精力再失敗一次呢?
找到研究空隙:透過分析現有的研究,你可以發現哪些問題還沒有被解決,從而找到自己的研究切入點。這相當於在市場上找出尚未被滿足的需求,讓你的產品有市場。
建立理論基礎:你的研究需要建立在已有的理論和實證基礎上,這樣才能更有說服力。就像建築需要堅固的地基,研究也需要扎實的理論支撐。
做得好與做得壞的差別在哪?
做得好的文獻回顧,能清晰展示研究領域的全貌,並自然地引出你的研究問題。讀者一看就明白你的研究價值所在,就像一部精彩的電影開場,讓人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反之,做得差的文獻回顧,要麼就是資料堆砌,毫無條理;要麼就是缺乏批判性思維,只是簡單複述他人的觀點。這樣不僅讓讀者摸不著頭腦,還會讓你的研究顯得沒有深度。就像一部電影沒有劇情連貫,觀眾看得一頭霧水,甚至感到無聊。
文獻回顧常見的坑,你踩過幾個?
在做文獻回顧的過程中,很多同學都會遇到以下幾個問題:
1. 資料太多,選不出重點
面對成堆的學術文章,真的會讓人眼花繚亂。不知道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結果浪費大量時間在無關緊要的資料上。這就像在超市裡挑選食材,不知道該買什麼,最後只好帶走一堆看起來都不錯的東西,卻沒買到真正需要的。
2. 缺乏組織結構
沒有一個清晰的框架,寫出來的東西東拼西湊,讀者看得一頭霧水。這就像一場沒有主題的派對,大家雜亂無章,不知道該去哪裡玩,結果只是一片混亂。
3. 缺乏批判性思維
只是簡單地複述別人的觀點,沒有自己的分析和評論,這樣的文獻回顧缺乏深度。這就像是僅僅背誦別人的話,而沒有自己的理解和見解,毫無個人特色。
4. 時間管理不當
把大量時間花在閱讀文獻上,導致寫作時間不足,最後匆匆交差,品質不高。這就像準備考試只顧刷題,卻忘了複習重點,結果考試成績不理想。
這些問題都會導致你的文獻回顧看起來散亂不堪,無法在讀者心中建立一個清晰的學術框架。別擔心,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如何用 ChatGPT 避開這些坑,讓你的文獻回顧順利上岸!
ChatGPT 登場!讓 AI 幫你搞定文獻回顧
又一次要說,這個年代的學生是真心幸福,因為不少院校也有提供ChatGPT 的支援,有了ChatGPT ,文獻回顧的工作相對變得輕鬆得多,ChatGPT 可以成為你在文獻回顧中的好幫手。它能怎麼幫你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1. 快速總結文獻
你可以將一篇文章的標題或摘要輸入給 ChatGPT,它能幫你快速總結出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這樣你就能夠迅速判斷這篇文獻是否對你的研究有用,省去逐字閱讀的麻煩。
例子:
- 「幫我總結一下關於‘線上教育效果’的主要研究發現。」
ChatGPT 會立刻為你提供一個簡單明瞭的概述,讓你一秒了解這個話題的來龍去脈。透過初步的理解,你亦可以要求ChatGPT 為你感興趣的文章要求作進一步的分析和重點整理,讓你更快知道自己的研究目標。
2. 比較不同研究
你可以讓 ChatGPT 幫你比較不同學者的觀點,找出他們之間的異同點。這樣的功能能讓你更快地掌握研究領域的多元觀點,為你的文獻回顧增色不少。
例子:
- 「告訴我張三(2020)和李四(2021)在線上教育效果上的觀點有何不同?」
ChatGPT 會幫你整理出兩位學者的不同看法,讓你能更清晰地看到研究的多樣性。更有甚者,你亦可以透過指令要求ChatGPT 把重點編成列表進行比較,不論是你或是讀者,都會更易理論不同學者的異同。
3. 建立文獻回顧的框架
如果你不知道該如何組織你的文獻回顧,ChatGPT 可以給你一些建議,幫你建立一個清晰的結構。這樣一來,你的文獻回顧就不會再像亂成一團的拼圖,而是有條不紊地展開。
例子:
- 「我應該如何結構化一篇關於‘社交媒體對青少年心理健康影響’的文獻回顧?」
ChatGPT 會提供一個合理的框架,幫助你有系統地組織內容,讓你的文獻回顧更具邏輯性。而且,當你進行多次操作後,亦可以要求ChatGPT 再次整理所有資料,讓你不會太過痛苦的不斷拉上拉下去追回自己的對話內容。
4. 提供研究靈感
透過與 ChatGPT 的互動,你可能會獲得一些新的研究思路和靈感。這樣的功能能幫助你在面對研究瓶頸時,找到突破口,讓你的研究不再陷入僵局。
例子:
- 「目前在‘人工智慧在醫療領域的應用’中有哪些尚未解決的研究問題?」
ChatGPT 會幫你列出一些潛在的研究方向,讓你能夠找到自己的研究目標。特別是,你甚至可以要求ChatGPT 直接建議在這個主題當中有什麼方向可以進行研究。
使用 ChatGPT 的注意事項,小心中伏!
雖然 ChatGPT 很強大,但在使用時還是需要注意以下幾點,避免踩到坑:
1. 資料的準確性
ChatGPT 始終不是一個實時網絡搜尋器,亦不能連上一些後台網絡(例如有版權保護的學術文章)。因此,你不能完全依賴它提供的資訊,一定要去查證。這就像是你朋友告訴你一個消息,你需要自己去確認其真實性,不能盲目相信。(不過,你亦可以嘗試透過不同的AI軟件去檢查自己的文章,但那就涉及其他AI的使用和費用問題了)
2. 學術誠信
直接複製 ChatGPT 的內容是不可取的,不少院校亦明確告知直接複製ChatGPT 內容等同學術抄襲。你應該將其作為參考,然後用自己的話進行表達。這就像借用別人的話語來完成作業,雖然能達到目的,但失去了自己的思考和創意。
3. 批判性思維
不要盲目接受 ChatGPT 給出的答案,要用自己的判斷力去分析和評價。AI 可以幫你開啟思路,但最終的分析和結論還是需要你自己來完成。這就像是有了一個助手幫你整理資料,但最終的決策還是要靠自己。
4. 引用問題
如果你根據 ChatGPT 的建議引用了某些文獻,一定要去查閱原文,並按照正確的 APA 格式進行引用。這樣才能確保學術嚴謹,避免因引用不當而帶來的問題。
範例提醒:
即使 ChatGPT 幫助你完成了初步回顧,仍需仔細檢查每篇文獻的完整性和準確性,並確保文獻的來源可靠,符合學術標準。
怎麼檢查自己的文獻回顧?自我覆檢指南
要確保你的文獻回顧質量過關,可以按照以下步驟進行自我檢查:
1. 檢查結構是否清晰
看看你的文獻回顧是否有一個清晰的邏輯框架,段落之間是否連貫。每一部分是否自然地引導到下一部分,就像是一條流暢的河流,沒有突兀的轉折。
2. 確認資料來源的可靠性
所有引用的文獻是否來自權威的學術期刊、書籍或可信的網絡資源。這就像是建築材料的選擇,只有質量可靠的材料,才能建造出堅固的房屋。
3. 評估自己的分析是否到位
是否對文獻進行了批判性的分析,而不僅僅是簡單的描述。這就像是品嚐美食,不僅要知道食材是什麼,還要了解它們是如何搭配出美味的。
4. 確認引用格式是否正確
所有的引用和參考文獻是否按照 APA 格式進行了正確的標註。這就像是寫作中的標點符號,雖然看似瑣碎,但卻關乎整篇文章的專業性和可讀性。
總結:善用 AI,讓學術生活更輕鬆!
文獻回顧不再是讓人頭痛的難題,只要你善用 ChatGPT 這樣的 AI 工具,就能夠大大提升效率。ChatGPT 可以幫助你快速整理資料、比較不同觀點、建立回顧框架,甚至提供研究靈感。然而,最重要的還是要保持學術誠信和批判性思維,不能完全依賴 AI。學術研究的核心在於你自己的分析和創見,AI 只是輔助工具,讓你更高效地完成工作。
記住,善用 ChatGPT,就像是擁有了一位聰明的助手,但最終的決定權和創意還是掌握在你手中,你才是寫文的主角,而不是ChatGPT。只要合理利用,ChatGPT 會成為你最得力的學術助手,讓你的研究之路變得更加順利!
關鍵詞總結: ChatGPT、文獻回顧、學術研究、大學生、功課、做紙、研究方法
© 本文由作者【Owen@taekwondowen】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