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蕭條與外勞輸入政策雙重夾擊:香港本地人就業市場面臨嚴峻挑戰

Ming

Ming

2024年9月1日

圖片取自HK01
圖片取自HK01

近幾個月,香港本地就業市場經歷了急劇變化,迅速由「賣方市場」轉變為「買方市場」。較早前「請人難」、「搶人才」的景象,幾個月之間變成「搵工極難」、「一職難求」的局面。這種就業市場供需扭曲致失衡的現象令人憂慮。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這樣的轉變?主要有兩個因素:經濟蕭條與外勞輸入政策的影響。

首先,經濟蕭條對香港企業造成了沉重壓力。面對營收下降的困境,企業不得不緊縮開支,減少招聘甚至裁員。在這種經濟環境下,企業在招聘上變得更加謹慎,導致職位空缺減少,相對來說求職者求職變得困難。

其次,港府大力推行的外勞輸入政策正在扭曲香港本地就業市場。對鄰近地區的外勞而言,一河之隔,來港打工等於賺多幾倍人工,香港的工資水平對他們來說是極大的吸引力,以致他們蜂擁而至。近幾個月來政府部門大量批准外勞申請,亦見到有不少企業改變了招聘策略,轉向積極聘請成本較低的外勞。外勞的大量湧入,無疑壓縮了本地人的就業空間。

對香港本地人來說,這是一次嚴峻的考驗。外勞湧入不僅影響就業機會,長遠來看還可能對薪資水平和工作條件產生負面影響。因此,這種情況需要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和深思。

面對這些挑戰,香港應如何應對?首先,政府和企業應該攜手合作,在審慎引進外勞的同時,優先保障本地勞工就業機會。政府可考慮推行更多的本地職業培訓計劃,提升本地勞工的技能和競爭力,增強他們在就業市場的優勢,亦為企業帶來更多本地勞動力。

其次,企業應以長遠眼光看待人才發展,重視本地人才的培訓和提升。通過內部培訓、外部進修,以及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和晉升機會。人才是企業的重要資源,這亦讓企業能夠保持長遠競爭力。

總括來說,面對經濟衰退與外勞政策的雙重挑戰,香港本地就業市場的未來取決於政府、企業及個人的共同努力。唯有通過全方位的協作,我們才能確保香港的就業市場在逆境中穩步前進,為本地勞工創造更多機會和希望。在這個轉變的時期,保持樂觀同時積極應對,相信香港定能渡過難關,重建繁榮穩定的經濟和就業環境。

參考資料:

© 本文由作者【Ming】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