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怕!烈日高溫徒步香港麥理浩徑第二段,最接近出事的一次

反內卷破壁人老T
2024年8月28日
香港麥理浩徑,著名的徒步路線,其中第二段,號稱最美,據稱也是較容易的一段,本想這次去香港辦優才身份證時順便完整體驗一次,結果半途體力不支,所幸一行12人都安全下撤,簡單回顧一下,以給類似嚮往的人一個有用的提醒。
路線、攻略很成熟:
以上來自:https://www.oasistrek.com/mac_trail_two.php
我被上面的時間數字所誤導,以為總+共4.5小時,那加上休息,玩水,7小時肯定能完成,這樣早上9:30出發,下午5點半,6點是比較寬鬆的,沒想到,還是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以及低矮的灌木樹蔭,又低估了夏天的高溫、太陽。最終我們一行人都只走到了西灣,從西灣亭下撤,而且是從早上10:00開始,一直走到了傍晚6:00,勉強到達西灣亭小巴站。
造成我輕視的一個原因,也是前一天去了香港的塔門島,非常好走、休閒的路線,全程鋪裝水泥石頭小徑,我們走完一圈後,因為有朋友登船晚了,又陪他們走了一圈,加上一些繞路的線路,約等於走了3圈,再想起去年8月時去南丫島,也是類似的路徑,絲毫沒有難度,再加上此行我有其他行程任務在身,也就沒再多作功課。
“弱小和無知不是文明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果然,輕敵是失敗的開始,9:30我準時到達萬宜水庫東壩,一般以此為起點開始麥理浩徑第二段,實際上還有一截第一段的尾巴,但計程車、小巴就只能開到這,並且這裏有個非常震撼的地質公園:
我們一共是4家人,3+3+2+4,其中3個12歲,都經常運動,一個6歲一個10歲,出發時我有了一點點擔心,因為在地質公園提前預熱時,真切地感受到了夏天太陽的火熱,不過當時覺得還行,而且還有一個高中同學是走過幾次這條線路的部分段的,就一起出發了。
從萬宜水庫東壩,走到浪茄灣沙灘,是比較輕鬆的,我們在沙灘邊的小樹林裏休息,還看到了類似靈芝的菌類,樣子,顏色,硬度都很像,除了少了一根杆子:
小朋友們還挖了挖沙子,再次出發時,我們犯了一個錯誤,有人發現有個背包不見了,然後快速折返回去找,實際上是同伴幫忙拿了,資訊沒及時對稱上,回去拿的同伴再次趕回來時,負荷比較大,開始出現不舒適的表現。
在浪茄通往西灣的路上,有兩個亭子,一低一高,到達低的亭子(浪茄灣涼亭)時,我第一次有了折返的念頭,想就此下撤,而放了無人機去看了一圈後,又覺得西灣沙灘就在眼前,加上後面跟上來的同學堅持說自己沒問題,我也就繼續出發了。沒想到,接下來就是漫長而艱難的爬升,在烈日下,低矮的灌木根本形成不了有效的陰涼,氣溫35度左右,而中途沒有補給,基本都是野路,雖然沒什麼沙石,但坡度不小,我們只有兩個人帶了登山仗:
此時已經沒有退路,只好硬著頭皮向前走,我們的隊伍也分成了前、中、後3組。並且,那裏信號比較差,我們沒有對講機。我一路用手機看著剩餘的爬升路程,一邊在群裏給大家樂觀的估計,我知道目前處於進退兩難的境地,爬到坡頂,下坡應該就比較好走也比較快了,可是還是低估了溫度和太陽,也高估了所帶的補給,還好路上遇到兩個背水上來賣的人,及時用合理的價格買到了生命之泉。下坡的時候,依然很熱,而且經過上坡之後,下坡也並不輕鬆,難得看到有比人高的樹,我們一看到就會聚在一起休息幾分鐘,在離西灣還有大約2公里的時候,我們前隊的4個人都喝完了所有的水,摸了摸包裏帶的泳衣泳鏡,想著西灣的便利店和沙灘來激勵自己並望梅止渴。
我心裏盤算著,這半天高溫山路走下來,我已經快受不了了,其他人肯定更難受,不過看到兒子和他同學,以及我的妻子,似乎並沒有表現出很難受的樣子,稍微放寬了心,然後就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
這裏離西灣沙灘還有1公里,我迅速決定我們要從西灣路下撤,不繼續往前了,而為了不留下太多遺憾,我帶著兩個孩子趕往西灣沙灘,充分補給了吃的喝的,然後下海灘遊了將近1小時,盤算著還能趕在6點前到達西灣亭(西灣路)坐小巴離開。
最後,我們一共走了大約11公里,前、中兩組都趕在了6點前到達西灣亭小巴站下撤,後組也有驚無險地帶著兩個小小孩安全下撤,沒趕上末班小巴,加價打車離開,但他們出現了輕微中暑的症狀,好在經過一晚休息後就恢復正常。
麥理浩徑,西貢地質公園,浪茄灣,西灣,景色確實迷人,藍天,碧海,綠地,白沙,以及六角型石柱給我們展示的大自然鬼斧神工,香港最美徒步路線不虛此名,不過,夏天高溫是非常大的障礙,中暑,甚至熱射病(重度急性中暑),離我們並不遙遠,在無補給,無救援的情況下是非常危險的。這次在西灣路成功下撤,是我唯一的一次半途下撤,卻覺得無比正確,後面有更美的風景,我們也有更美的未來,配得上這一切。
也許就在不久後的秋天,我會再來。
附1:香港世界地質公園相關介紹
均摘自香港地質公園官方網站 :
https://www.geopark.gov.hk/
附2:萬宜水庫
我們起點是萬宜水庫東壩,而水庫在我的知識體系裏,是淡水水庫,可是在這裏怎麼會有淡水呢?海洋近在腳邊。
這是萬宜水庫,難以想像,這是海水中的淡水水庫:
於是我翻了些材料,還看了香港淡水史,原來香港的水大部分是從廣東東江(珠江主要支流)購買而來,一年要付給廣東三十多億元,另外建造雨水收集水塘,海水淡化等方式也是一些補充。這個萬宜水庫的水也是從這幾方面來。
現時,香港的用水分為飲用水和鹹水(海水)兩種。飲用水主要用於食用、灌溉等用途;而鹹水則用作沖廁之用。飲用水和鹹水分別由兩組完全獨立系統所供應。
附3:關於香港優才、子女教育、資產配置
這次去香港,是辦理香港優才身份證的,後面也許孩子會選擇去香港上高中、大學。在經歷了2022年的上海,以及2023,2024後的形勢後,我覺得未來發展動力在粵港澳大灣區會更有希望,作為一個會說粵語的廣州人,借香港優才來作為途徑,應該是個不錯的選擇。同時作為兒子成長路上的深度陪伴者,我堅定地讓他走體制外學習路線,香港也是個性價比頗高的選擇。關於資產配置,我覺得我自己還談不上,而互聯網+IT的背景,我天然不想當一個“中介”,天然覺得很多事情只要資訊公開公正,我們自有選擇,於是最近我借助AI來看了不少香港銀行、保險、基金方面的內容,再結合對繁體中文、英文的速讀來印證,自信後面可以做一些不吹不黑的判斷。
© 本文由作者【反內卷破壁人老T】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