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覽室|你並非一無所有︰你還有病和未拆的快遞及未完成的夢想

藍鈴 Lam Ling

藍鈴 Lam Ling

2024年8月14日

Cover image

在我們的漫長人生裡,總會有不少糟糕的時候,這本由萬特特所寫的《你並非一無所有》裡有24則哲學,給感到不安、沒有自信、害怕貧窮及欲望失衡的你,修補生活的漏洞,讓你找回生活的節奏,找回你自己。

 

職場倦怠期

 

到了一定年紀,你做得好是理所當然,做得不好叫豈有此理。當你剛畢業出來工作時,犯了錯誤,大家可能會說你年輕、沒經驗,才會不小心犯錯,可是同樣的錯誤發生在年紀大一點的人身上,就會變得不一樣,會被認為這是低級錯誤。因為隨著你的年齡增長,你的經驗和腦子也該跟著周全。
 

人到了中年,如果實力沒有變得更強,那麼便會被年輕人給取代。別貪圖當下一時的舒服,你在當下偷的每一個懶,都是在給未來的自己挖坑。特別是現今社會進步速度快,不努力提升自己,沒有足夠的實力,很快便會被淘汰。

 

潛意識自卑
 

不要沮喪、不必驚慌,做努力爬的蝸牛或堅持飛的笨鳥。

 

百分之六十的人覺得成功的最大障礙,不是不努力,也不是不勤奮,更不是不聰明,而是自我懷疑。活在這個世界上,總會有人對於我們的言行舉止提出質疑,我們無法阻止這些聲音,唯一能做的,便是不要相信別人攻擊你時所說的話。
 

憑什麼別人說你不行,你就真的覺得是自己做得不好呢?一直以來,你的付出是為了成就自己,而不是為了任何人,所以不要因為別人的一句話,便把自己的努力給否定了。
 

病態佔有慾
 

真正的生活,是在能力範圍內享受到最好的,比平庸更講究,比奢華更自由,不必等到一切準備就緒,但也不能透支未來。

 

小時候,每當我們有想要的東西,都會努力存下零用錢,希望可以趕快存到足夠的金錢,把心愛之物帶回家。可是,當我們終於能夠靠自己賺錢,獲取想要的東西,卻失去了存錢購買心愛之物的能力。不少人情願背負卡債,也不願意努力存錢來購買,卡債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只是維持了表面的光鮮亮麗,實質卻是為了還債而焦頭爛額。

 

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享受到最好便好,不用各式各樣的名牌來堆砌我們的生活。對於超出了能力範圍的東西,想要擁有便提高自己的賺錢能力或是像小時候的我們努力存錢吧。

© 本文由作者【藍鈴 Lam Ling】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