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齡抗老化訓練系列》:避開看似必要的不必要手術

Owen@taekwondowen

Owen@taekwondowen

2024年8月13日

Cover image

怎樣算是變老了呢?有一種說法,就是開始需要定期覆診,有長期病患,甚至是有需要動刀做大手術,那就是變老的一種表徵。不過,如果為了解決一些痛症而去做手術,或許是非常不明智的決定:雖然解決了一個長期以來的痛症,但卻可能換來另一個長期承受的痛楚。其中一種非常多人會考慮動刀,但事實上根本用不上手術的痛症,就是腰背、脊骨痛症的情況。

 

痛=老? 年紀大真的機器壞?

 

長期的痛症固然令人心煩,更是一種折磨。在面對問題時,人們都急於尋找解決方法。解決一個問題的方法有很多,但不同的方法有著不同的結果。

 

一般而言,人體的痛症主要來自「急性」和「慢性」的原因。急性疼痛是突然出現的,例如意外引起的受傷,分為不同等級的傷勢,需視傷勢決定日後是否需要特別的復康訓練,如物理治療和職業治療等。而更多的痛症,則來自「慢性」的原因。

 

慢性痛症通常由於長期不良的姿勢、重複性的動作,或年齡增長引發的身體退化所致。這類痛症不僅困擾患者的日常生活,還常成為心理壓力的來源。許多人在面對慢性痛症時,選擇手術來根治問題,但這可能並非最佳選擇,甚至在某些情況下,手術反而會帶來更多問題。

 

手術並非治療慢性痛症的萬靈丹

首先,手術並非對所有慢性痛症都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以腰背痛為例,許多患者在經歷手術後,依然會感受到痛楚,這可能與手術後的復原狀況、手術成功率,以及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有關。更有甚者,手術可能引發術後併發症,或在術後長期出現不適,導致患者不得不再次接受治療或手術。此時,手術反而成為負擔,而非解決問題的根本手段。

 

要知道,手術本來就是一個「受傷⇒康復」的過程,而手術本身就是一種創傷,因此,並不是所有人的體格都能夠接受手術。如果為了解決痛症而執行的手術,特別是移除組織的手術,就等同在身上取走一件無法復原的東西,比如脊骨或椎間盤。

 

其次,非手術療法在處理慢性痛症方面同樣有效,甚至效果更佳,物理治療和運動康復訓練便是其中的代表。這些方法不僅可以減輕痛症,還能幫助患者恢復正常的活動能力。通過改善姿勢、強化核心肌群、調整運動模式等方式,物理治療能根本改善患者的身體狀況,減少痛症再次發生的機會。

 

更有甚者,針對腰背痛症有多年研究經驗的麥吉爾教授,發現不少患者如果跳過手術,直接進行手術後的復康運動,康復進度可能更高。換言之,重要的是術後的運動訓練,而不是手術。

 

運動對痛症的效益

 

不少被痛症困擾的患者,常以痛症為由不願意做運動。然而,運動在慢性痛症的康復中起著關鍵作用。適當的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關節靈活性,增強肌肉力量,從而有效減少痛症的發作頻率和強度。例如,對於腰背痛的患者,核心肌群的鍛煉能夠支撐脊椎,減少因姿勢不良或勞損引起的疼痛。

 

儘管運動在慢性痛症中表現出顯著的效果,但這些療法並非一蹴而就。相比手術,這些方法需要更長的時間來見效,亦需要患者具備一定的毅力和決心來持之以恆地執行。要透過運動來治療痛症,最大的障礙是患者本身,因為透過運動強化身體,只有自己可以做到,無法由他人或藥物替代運動的效果。

 

手術的最大益處是可以假手於人解決問題,但你的身體屬於你自己,你也要為自己的決定負責。

 

運動與慢性痛症的最佳選擇

 

最終,如何處理慢性痛症需要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來決定,沒有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解決方案。對於某些患者來說,手術可能是最佳選擇,尤其是在其他治療方法無效或痛症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的情況下。然而,對於大多數慢性痛症患者來說,選擇非手術療法如物理治療、運動康復訓練等,可能是更為有效和安全的選擇。

 

緊記,身體是自己的,訓練的效果是終身有效。只要你開始訓練,效果便會出現。為了過更好的生活,開始運動訓練,提升肌肉質量,改善身體素質,才是你最理想的治療方式。

© 本文由作者【Owen@taekwondowen】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