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看獎牌背面

海中地職人
2024年8月3日
巴黎奧運正在舉行,慣常運動與不動一根脛毛的都關注奧運消息。在香港,不少人稱如何支持香港運動員,如何為他們鼓掌喝采,當然不乏一見金牌就附驥尾,堆起笑臉,湊近運動員拍照之流。所謂支持,彷彿支持他們取得殊榮,香港奧運金牌第一人李麗珊今屆在電視台評述,提醒觀眾不只看獲獎的運動員,眾多同樣艱苦奮鬥而不獲獎牌的運動員也值得表揚。此論值得留意,我進深一步,直言運動員雖然爭逐勝利,但他們是面對失敗的專家。
體育競技的本質是在特定時間內,比較參賽者某一項目表現之高低。注意是「特定時間」和「表現」,即是某人取得二零二四年奧運游泳項目的金牌,並不必然表示他的泳術冠絕全球,而是他在該項目作賽期間,表現最好。當然要達致該等表現,泳術必然精良,但若純粹考查「能力」,在實驗室測試或會更準確。正因步入賽場,面對百千顆鏡頭照射,聽見觀眾的歡呼聲、喝倒采聲,以及種種無法預知的因素影響,訓練得再好,也隨時以毫釐之差輸掉比賽,競技就是在乎臨場表現。運動員的表現就是長久的身心靈鍛煉,以至比賽至最後一秒,匯於熔爐的結果。
「勝敗乃兵家常事。」從數據層面來說,運動員落敗更是常事。以奧運項目而言,每項賽事只有金、銀、銅三獎牌,對於某些人而言,獲得銀牌已是「失落金牌」,算是吞下敗仗了。能踏上奧運舞臺上的,更經歷不知多少次落敗的風險。前區議員黃文萱年幼時夢想成為羽毛球運動員,曾多次奪得個人和團體獎項,但十幾歲已知不能更上一層樓,無法成為職業選手。她憶述比賽設層層關卡,「贏晒一版賽程出線都仲係三十二強」(贏盡一頁賽程出線,只到三十二強),競爭非常激烈。(黃文萱 Facebook 帖文 https://t.ly/QXk6u)若說︰「贏到最後的一名即是從來不輸。」就結果而言是正確的,但每次比賽他還是要經歷落敗的風險,正因如此,過份害怕失敗的人從不嘗試挑戰、競技、與別人較量,可謂每個勝出的運動員都做好鎩羽而歸的準備。國旗在頒獎臺後升起,管樂齊鳴,站在頂端、頭戴桂冠的王者,敗績多少回?敬陪左右、坐在台下落魄的,甚至未能參加奧運的,又是否優秀的運動員?每個上場的健兒都爭勝,勝的反面就是負,爭勝的同時,其實也是被落敗追逐。
意大利足球名宿馬甸尼(Paolo Maldini)近年在前隊友韋利(Christian Vieri)的訪談中表示,自己雖然贏過不少錦標,但仍是「歷史上最大輸家」,他列舉自己曾輸掉三次歐聯、一次歐洲超級盃、三次洲際盃、一次世界盃、一次歐洲國家盃(上列全是決賽)、一次世界盃四強賽。末後還有一句很重要︰「而我撐下去。」馬甸尼在球員生涯中奪得二十六項錦標,亦榮膺多個個人獎項,但回顧過去,馬甸尼著眼於他與錦標擦身而過的時刻。有人說他謙虛,自命輸家。從另一個角度看,就是榮譽愈高之處,愈令人傾慕,求不得時愈令人心碎。然而完場哨子吹響,判定勝負雙方,馬甸尼仍然撐下去,擔當鐵血後衛的職份。
運動員在初段落敗,有無法在最高水平逐鹿之苦;在頂峰對決,負於強者,會為拱手相讓榮冕而飲恨,各有苦痛。運動員面對勝敗之可敬,不只他們刻苦奮進,還有他們以超越勝負的姿態,投入勝負之中。他們恆常克己,戰勝自己的限制,突破個人過往的邊際,惟有凝神聚志,化身成日進無疆的自己,才有望具備擊敗對手的條件。運動員的鍛煉可謂進入勝敗的弔詭之中︰競技的基本目的就是求勝,但要求勝,過程卻要忘卻與他人攀比,而是超越自己,最終在各方面錘煉成足以勝過他人。香港泳后何詩蓓在今屆奧運自由泳榮獲兩面銅牌,按成績而論,比起上屆稍為失色。何詩蓓在訪問中說︰參加奧運並非為了贏取獎牌,而是力臻完善,察看自己實力,最重要的是在過程中竭盡所能,享受預備和比賽的過程。今次成績與個人最佳時間只差一點,她感到滿意。
今屆男子籃球分組賽,日本和法國合演一場傳奇賽事。牌面上世界排名第九的法國佔優,陣中有多名效力 NBA 球隊的成員,身高逾兩米的並不乏人。日本世界排名二十六,兩大後衛富樫勇樹、河村勇輝分別只有1.67、1.72米高。賽事竟出人意外地緊湊,戰況膠著,日本更有望取勝,只在臨完場前遭追和,加時法國以 94︰90 獲勝。河村勇輝全場取得29分、七次籃板、六次助攻,表現亮麗。他在賽後接受訪問時表示,身為控球後衛,他沒有做好工作,未及為隊友製造空間,多次遠射高難度的三分,接續對撼巴西,會全力以赴。(ReNews 報道 https://t.ly/8A5H8)具備體育精神的運動員,賽後已迅即聚焦於自己能做甚麼,站在高崗,遙望峰巒,總設想怎樣的自己可翻越下一山嶺。
香港人聲言支持運動員,不妨自問支持他們些甚麼。支持可以在不同層面體現,其中一項是重視他們所重視的,而不是支持他們為香港人勇奪哪項殊榮,再往自己身上貼金。令人敬佩的運動家往往在專精之上,還超越利害勝負。相反而言,講得出「You are the loser. I am the winner」的人,手中的金牌也頓時發出銅臭。
© 本文由作者【海中地職人】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