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和年輕人溝通的 為何不是年輕人?

半宅職薯
2024年6月25日
坊間有很多關於主管階層如何和年輕人溝通的工作坊。最有趣的是,這些工作坊不少都由中年人主持,卻不是年輕人。
由中年人教你了解年輕人
負責教導主管階層和年輕人溝通的導師,很多都富有管理和督導經驗,又或者正與一班年輕人共事,深深明白到年輕人的價值觀和想法,我對這些導師的能力毫不置疑。
但為甚麼這些工作坊,不直接由年輕人主持呢?這點又非常有趣。
學英語的比喻
如果你想學好英語會話,你會選擇本地土生土長的香港人,抑或是在外國英語環境長大的英語老師呢?
如果你的英語會話是用於在工作或學術上與其他香港人溝通的話,香港人老師可能比較適合你;
但如果你的英語會話是用於在日常生活中和以英語為母語的外國人溝通的話,外國人老師可能比較適合你。
同樣道理,如果你打算和中年人討論如何和年輕人溝通的話,中年人老師可能比較適合你,如此推演,不用贅述。
[延伸閱讀: 年紀大不代表心智成熟 六項成熟特質你又有多少?]
問題在於放不低自己
我們中年人,特別是已經成功上了位的中年人,很喜歡以批評和判斷心態評價年青人:「來讓我教你竅門!」、「我後生時不是這樣做!」、「你這樣想是因為你入世未深!」
中年人都熱心的希望把自己寶貴經驗灌輸給年輕人,但卻想不到,年輕人所身處的環境和所用語言,與中年人截然不同。
成功上了位的人士常犯的毛病,就是放不低自己身段,誤會放低身段後就會削弱說服力,影響領導地位。但溝通的隔膜,正正就是「身段」這一幅高牆。
中年人也許太心急
「耐心聆聽」其實是一件很考功夫的事情,特別是對於那些日理萬機的成功人士而言。雖然太陽之下無新事,但中年人也不必急於一句便跳至結論啊!訴說與聆聽,其實是建立信任的過程,聆聽者太快跳至結論,等於關掉這扇溝通的門,那又有何信任可言?
[延伸閱讀: 誰來教導年輕人社會法則?讓老師到社會打滾是解決方法之一]
長江後浪推前浪
在商業戰場求創新突破,已經不再是一間公司的領導者和另一間公司領導者的個人能力比試,而是比試如何整合年輕成員所互相激發的新概念。
簡明一點說,就是比試誰人能夠充分發揮和組織年輕人的影響力,把「後浪」的能力凝聚然後放大。
結語
很多中年人都希望讓人感覺自己年輕一點,但最弔詭的是,很多中年人卻甚為忽視年輕人。
讓你活得年輕一點的人,其實就是你那些你以為難以溝通的年輕人。放下身段聆聽他們,慢慢消化年輕人的價值觀,而不是予以批評與判斷。你會發現,自己也會變得年輕很多。
( 原文刊於 香港01 )
By
半宅職薯
© 本文由作者【半宅職薯】創作刊登,原文刊登於半宅職薯研習所,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