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覽室|最高學以致用法︰必須要有反饋才能有所成長

藍鈴 Lam Ling

藍鈴 Lam Ling

2024年6月16日

Cover image

每次閱讀完一本書,你能記得多少的內容?如果要你從書櫃裡隨便抽一本書,說明一下書裡的內容,你能夠清楚說明有關內容嗎?我是個非常喜歡閱讀的人,但即使閱讀了大量書籍,能夠記住的內容卻不多。當我發現樺澤紫苑的《最高學習法》及《最高學以致用法》,便想要透過閱讀這兩本書來改善輸入與輸出的方法,從而做到自我成長。
 

「說」是最簡單的一種輸出

平時我們「讀」和「聽」都是屬於輸入,「說」和「寫」則是輸出。這本書總共有80個輸出方法,其中有30個方法是以科學為根據基礎的表達術。「說」是最簡單的一種輸出,即使只是與朋友講述最近所發生的事,透過描述感想,把自己的想法轉化為語言表達出來,便能讓大腦更加靈活,記憶也會變得更深刻,而且多與身邊的人溝通,人際關係也會更好。
 

邊讀邊「記錄想法」

你們在看書的時候,會做筆記嗎?還是什麼都不寫呢?以前的我,是什麼都不寫不會劃線的,因為有了電子書的關係,可以劃完線後,又隨意刪掉,便有了劃線的習慣,但只是這樣仍然不夠,在看書的過程中,所產生的想法,如果不即時記錄下來,轉眼間便會忘記,之後想要寫下來便難了,而且透過記錄想法,可以加深對內容的理解,也比較容易記得住。
 

「發呆」可以活化大腦

大部份的人都會認為「發呆」是浪費時間的行為,但原來「發呆」是優質輸出的必要條件。當我們處於「發呆」的狀態下,大腦的預設模式網絡(大腦的待用狀態)會活動頻繁。在待用狀態下,大腦會針對過去的經驗、記憶做整理或對自己目前的狀況做分析,透過各種推想和記憶,在腦內做好「接下來讓自己變得更好的準備」。
 

如果我們不斷使用大腦,沒有讓它休息,會阻礙了預設模式網絡的運作,讓大腦處於疲憊的狀態,有機會造成腦功能的退化,所以偶爾放空一下,讓大腦好好休息吧。

 

輸入改變的只有「大腦世界」。唯有輸出,才能改變「真實世界」。

 

必須要有反饋才能有所成長

如果沒有進行輸出這個步驟,輸入再多也是沒有任何意義,只是在浪費時間而已。因此,我們要做好輸出這個步驟,讓大腦確實獲得知識,記住所學的內容,成為自我成長的養分。
 

然而,只是不停進行輸入及輸出,是不足夠的,必須要有反饋才能有所成長。在每次完成輸出後,針對成果進行檢視,修正方向。就像作者所說的,如果沒有人看過的文章,不論寫幾萬篇,文章也不會進步。必須把它放到網路上被人閱讀,才能得到回應,進行檢討。

© 本文由作者【藍鈴 Lam Ling】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