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症給我的啟發

Allie

Allie

2024年6月15日

人類圖的投射者

 

自從 10 年前接觸人類圖,得知自己是直覺型投射者後,就覺得人生好難。

難的原因?我們的生活哲學,跟主流完全不一樣:

投射者不是來這裏「做事」的; 他們的任務是協助生產者提高工作效率 (投射者並非「執行者」,他們是「引導者」)。投射者的內建電池有限,適宜多休息、養精蓄銳,才會收到正確邀請。而且不能主動出擊,被動比主動好。

「努力!努力一定會成功!」「凡事要主動,被動不會成功!」

這些主流思想,完全不適用於投射者。我們往往被他人視為懶惰、不思進取、貪吃懶做。

 

投射者應採取的態度

 

這幾天在 YouTube 看一個頻道 (The Projector Project) 的影片。以下這一集總括了投射者應採取的態度:

 

 

我把重點整理如下:

  1. Recognition is invitation. 認同 / 肯定 = 邀請。因此,不肯定你的人、看不見你價值的人,可以跳過不理。
  2.  It is in the quality of our presence that we can be of service, and this is our “doing” - being present. (這句是精華,就不翻譯了,免失原意)
  3. Showing yourself and not hiding. Spreading your own unique message that you meant to spread through the work that you do. 展現自己,不要隱藏。透過你所做的事去傳遞你獨特的想法。
  4. We have to have faith that the right people will find us and come to us, when we show up as our true self. And that’s having faith in ourselves. Being truthful. 相信「對的人」會找到我們,當我們真實的展現自己時。相信自己,對自己有信心。做真實的自己。

另一支影片裏,作者提及,對投射者而言,「少即是多」。作為投射者,當你以為自己「已經做得很少」,其實你可以做得更少,而收穫卻會更多。不要一直想着「做做做」(doing);投射者只需要全然的「臨在」(being),就能穿透他人的能量場。此時,他們會知道對方需要什麼,並給出適當引導。

作為投射者,放下「我必須努力」的信念吧。「努力」不是投射者要採取的態度。請記着:less is more.

 

憂鬱症發作給我的啟發


這次憂鬱症發作,讓我重新回顧,我的生存策略。如果按照投射者的準則,真的可以說是:全錯!

太認真、太努力了!長期焦慮緊張,無法好好休息,結果身體垮了,一事無成。

影片裡有一句很有啟發性的話:

「為什麼要羨慕生產者呢?這麼出力才能成功!作為投射者,我們只要好好休息,專注於自己熱愛的事情上,就會被看見。這有什麼不好的?」

真是當頭棒喝!我一直渴望自己是「別人」,例如:是生產者、是獅子座、是男生…  我把所有注意力放在「成為他人」上。這背後代表的,是我非常排斥 / 討厭自己。

但如果宇宙只是想我放鬆,在地球這個遊樂場開心的玩,像個天真的小孩,所以才給我這個設計 — 我為什麼要抗拒呢?

我為什麼要羨慕別人?太傻!

是時候好好欣賞自己的 perfect design,並活出它。

更何況直覺型投射者本來就善於顯化:不如多睡覺,然後輕鬆顯化 — 宇宙給我這麼棒的設計,我還不好好感恩!

 

 

© 本文由作者【Allie】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